摘要: 中国有很多画派,但上世纪在中国影响最大的当属京津画派、海上画派和岭南画派,其中海上画派和岭南画派接近的程度更多些,它们都是在差不多的时期,在共同的时代背景下产生的。当然,这两个画派也有很多区别。
原标题:岭南画派与海上画派
中国有很多画派,但上世纪在中国影响最大的当属京津画派、海上画派和岭南画派,其中海上画派和岭南画派接近的程度更多些,它们都是在差不多的时期,在共同的时代背景下产生的。当然,这两个画派也有很多区别。明末清初,上海和广州等沿海城市开埠和开放通商,商业比较发达。而通商必然影响文化的发展,所以上海和广州这两大城市就聚集了一大批画家,且这些画家们最先吸收维新思想与革新思想、外来文化及商业文化。所以,与其它地区的画家相比,这两个地方的画家就能更加大胆地进行改革,创新和融合中外,作品也体现了比较鲜明的时代气息,且更显包容和开放。由此,形成了以上海为核心的海上画派和以广州为核心的“岭南画派”。
海上画派,又称“沪派”、“海派”。它借鉴了传统、民间和西洋的绘画艺术,对传统中国画进行改革和创新,作品体现了时代的生活气息。在以京津画派为主的正统派以外秉承中西,各成一派。海上画派以花鸟画为主,次为人物,再次是山水。一方面既继承传统古诗词文学及金石碑刻,与清代的考据金石学有诸多联系;又吸收了西洋的反衬法、结构法、阴影法、冷暖色彩法等技法,在笔法和墨色的应用上既简逸同时又比较明快,这是海上画派的一个特点。同时海上画派较有市井精神的体现,上海在当时比较开放,形成一种市民阶层,无论是花鸟还是人物画都接近商业的发展,画家很多都喜欢将牡丹富贵、结义桃园等寓意题材融入画面中,很受时人喜欢。由于受西方表现手法的影响,在造型和色彩上,比起传统的京津画派,海上画派更具实用性和色彩感。
海上画家代表之一程十发曾讲“海派无派”。即海上画派当时只是受上海地域的那种商业与西方传入气氛影响,云集了以上海为中心的附近众多领域画派,如浙派、徽派、扬州画派、虞山派、金陵画派等的画家前来,其实就是各个画家到这个地方来画自己的画,他们没形成共同的主张和方向。而且这些画派本身的文化底蕴也是比较强的,较有传统根基,所以他们来到后无论怎样去适应跟革新传统,最终都保留了上海周边各种画派的风格。所以程十发说的“海派无派”也是海上画派的一大特点。
“岭南画派”跟“海上画派”相比就有很多不同的地方。由于商业的发展,新的海上丝绸之路,使得一批画家来到岭南这个地区发展,于是在二十世纪初形成了跟传统,中原和京津画派风格迥然不同的岭南画派。岭南画派跟传统的缘系比海上画派要更少一些,因而其革新的力度要更大些。而且它的创始人也是当时孙中山民主革命的直接参与者,革命革新思想和理念都特别强。海上画派那些名家的革新多数是自发的,而岭南画派的创新是自觉的,有明确的革新主张,即以“新国画”去革新老传统国画。
所以说回来,海上画派跟传统之间还是有很深的联系,是在变革之中做改良。而岭南画派则是革新。一个是自发性改良,一个是自觉性革新,这很不同。海上画派的画家来源于周围许多传统的,有文人气的画派。而岭南画派的画家来源于跟随孙中山民主革命家,且在艺术上跟传统画派没有不可断绝的联系,所以从高剑父、高奇峰和陈树人到后来的“岭南四大家”关山月、黎雄才、杨善深、赵少昂都很鲜明地提出要革新中国画,要适应新的时代,甚而提出新国画的主张。而在吸收西方技法上,海上画派在当时的环境底下传播得比较快,但主要是自发吸收的。而岭南画派直接就提出要折衷中西,被人称为“折衷派”,其给人的印象就是将西方的光影、写实等技法及理念吸收到国画里来。
上世纪初,京津画派、海上画派和岭南画派这三画派形成三足鼎立的画坛局面,其中京津画派属于传统派;岭南画派代表革新派;而海上画派以革新为主,但跟传统还是比较有联系的派别。海上画派的主要画家有赵之谦、虚谷、蒲华、任熊、任伯年、吴昌硕等。
值得一提的是,融汇中西的海上画派、岭南画派及至“徐蒋体系”,都曾被视为“非正统”,甚被视为“野孤禅”,然而,正是它们,开拓了中国画适应时代,适应今代的前路。■梁照堂(著名画家、美术理论家) (采访整理梁志钦 曾树刚)
(责任编辑:王三秀)
转载旨在分享,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