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德拍卖
新闻 > 艺术评论 > 正文

不染之心:读卞国强的水墨风情画

张雄艺术网 http://www.zxart.cn发布时间:2018-05-13 来源:雅虎文化 作者:边广兰

摘要: 在《良宵淡月》等作品中,大胆运用光影变化,在老房子的墙面上用富有变化的笔墨画出树干的倒影,产生特有的节奏感和韵律感。与其说是借鉴西方的明暗光影,不如说是国强信手拈来的生活感受,不可多得的原创性,在他的...

原标题:不染之心——读卞国强的水墨风情画


卞国强和我在中国美术家网站上是邻居,十几年的邻居了未曾谋面。在这个一网打天下的时代,只需要轻轻点一下鼠标,即可相识。可以想象这是个心无旁鷥的人。早就在各种画册上,时不时地看到过他的作品,真正走进他,是在参加一个画家考察团的北欧之行。


不染之心:读卞国强的水墨风情画


因为是少有的同音姓,在画家群中不免多看一眼,他对任何人都是那样谦和,大度。谈到艺术,对作品的分析常常一语中地,既中肯又透彻,显示出他对艺术的真诚。


不染之心:读卞国强的水墨风情画


远远望去,国强仿佛是一位和尚。平静、淡泊、真诚、和善、智慧。不是吗?卞国强的生活里对任何人任何事大度、宽厚、不偏不倚、无怨无悔。或许,上天让国强为艺术而生,在他的眼里、心里哪儿哪儿都是画,只有画。北欧采风途中,早上大家都优雅品味着丰盛的西餐,只见国强从外边回来,告诉大家从哪里可以鸟瞰全景,哪儿的街景最美,哪儿有几颗古树……原来他早已去迎接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拍摄了两个多小时,风景早已了然于心。同样的风景,经他拍出来却令人震撼。他用心灵去感悟大自然。他的画、他的艺术,是他的全部。在他的精神世界里宁静、阳光、透明。


不染之心:读卞国强的水墨风情画



清新、淡然、儒雅体现在他的画里。近些年,国强的水墨风情画中多以浓墨重彩来表现古都北京的生活。以胡同作为表现对象的画家,前无古人,当今少见,这类表现城市风景的作品,是一个崭新的研究课题,从绘画观念到表现手法没有可以借鉴的。是深厚的胡同文化和浓郁的生活气息深深地感动着他,促使他有感而发,独辟蹊径,走一条艰难的艺术创作之路。


他大胆地探索自己的艺术形式和笔墨语言,运用简约的笔法勾勒出胡同里人们的鲜活生动,运用老辣的笔触写出生机盎然的繁盛树木,用干湿相破来形成岁月沧桑的瓦楞,用墨色交融体现斑驳的老门,从纷繁复杂的客观世界中过滤出表达的主题,笔随心运,墨随情舞。他把绘画中的勾、皴、点、染,解构为自己的形式语言,集水、墨、色的相融相破,最大限度地使笔、墨、色、水交相辉映。自由地运用艺术的语言来叙写他自己的感受。


不染之心:读卞国强的水墨风情画



在《良宵淡月》等作品中,大胆运用光影变化,在老房子的墙面上用富有变化的笔墨画出树干的倒影,产生特有的节奏感和韵律感。与其说是借鉴西方的明暗光影,不如说是国强信手拈来的生活感受,不可多得的原创性,在他的画面中始终追求着朴实、自然、清新的意境表达。


走进卞国强画的《北京胡同系列》,你会感受到春天的绿色点染了四合院里的枝枝叶叶,门楼里夏日的晚风吹皱了人们的脸庞。古树下老者们的对弈,恬静温馨,庭院里孩童的嬉戏,两小无猜,邻里之间和睦互助,给人以归家的感觉,静逸祥和。《风清月正圆》、《明月隐高树》,《春到胡同》中,舒展的树干姿态万千,自由地伸向天空。朗朗的天空中,淡淡的紫罗兰给人以宁静、高远的感觉。斑驳的门楼,依稀可见的朱门红墙,粉墙黛瓦。《余晖》洒在古老的门楼上把几缕衰草染得金黄金黄。老北京的京腔京韵弥漫在胡同的每一个角落里。当整日里面对钢筋水泥这种没有温度的冷酷的建筑,面对渐行渐远的人情温暖,即将消失的北京胡同,使国强意识到,这仅存的人类温存也将随风而去。无回天之力的他,用他的艺术的方式,留在绘画里,留在人们的记忆里。


作品代表人的心性。当下,越来越少的北京胡同,无法安放人们的记忆,在国强的《北京胡同》里有容纳了记忆的空间。他以独特的艺术视角和绘画语言,在作品里创作出曾经的美好回忆。《北京胡同系列》是国强向我们描绘出的人们曾经的、也是终极的心灵向往。


国强在水墨风景画里,用他个性化的艺术语言表达着与观者一起形成的遐想。用他特有的艺术符号拨动着观者的心玄。用他的心态、他的心象、真实表达的作品,抚慰观者记忆中的感伤,这是他对人们共同忧虑情愫的关怀。


读国强的作品,《从银锭桥到鼓楼》到《长春宫》、从《红花黄叶秋意晚》到《暖冬初雪》的《腊月》、在《小院人家》的灯光里,在《细雨》《泥淋的小巷》里、我们走过《胡同四季》去感受诗情画意、让我们放慢自己的脚步,环顾身边的风景,使我们感叹人生,能有什么理由不向善?能有什么理由不尽量地离世俗远一点、再远一点。


国强的绘画即有师承又有院体的打造。在《白太阳》、《黄土情》、《晴雪》、《村头小景》、《晚年》、《飞雪迎春》、《甘南行组画》等作品中得以充分体现。《黄土情》在多年前的大展中看到过。这次在旧书店见到唯一一本1994年第6期《国画家》,想来应该有国强的作品。翻开书,果然看到卞国强的《黄土情》,整个画面在二维空间里,用抽象的集点成线手法把点、线、面、黑、白、灰,成为他独特的艺术语言和表达方式。营造出的空间感,把观者的思绪定格在故土、乡情的曾经岁月里。


《黄土情》画面里身着深红棉衣的小媳妇,后面紧跟着一头听话的小毛驴,缓缓走向山坡上的窑洞,由近及远。窑洞门上挂了门帘,很有生活。用肯定的笔触画出的护栏,给人以可游可居的亲切感。山路崎岖并不险峻,初雪虽然平铺了大地,但是已在悄悄地融化着。河滩里由远及近的一群羊,在牧童高亢的信天游里,灰羊、白羊、黑羊自由自在地向画外游走。夕阳的余晖把黄土高坡染成浅绛色,通篇色调统一又极富变化。河滩里的沟沟坎坎、山坡上的高高低低,在他的笔下得以自然变化,这里没有程式化的斧劈皴、帔麻皴、解索皴、米点皴可临摹仿制。他把中国画的传统笔墨吸收融化成自己对黄土高坡的真切感受,把点的粗细、方圆、疏密、轻重,线的长短、主次、虚实、强弱经过筛选将勾皴点染虚拟化,解构为他所需要的,可感受的、直观的、自由的符号,来表现黄土高坡的质感、量感、空间感、节奏感。


不染之心:读卞国强的水墨风情画


这里的笔墨点线不是客观的等同,而是对物象的指代。因此,点线面不依赖于直观,而要求运用点线面的意象思维方式。通过对自然生态的可视形象来传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在他的水墨风景画里无一笔是笔,无一笔不是笔,是人文精神与绘画技法并重和融合。因此,国强的水墨风景画是生活的、自然的、现代的、艺术的。以他不懈的努力形成了一个崭新的文化格局,也建立了自己独特的艺术格局。从而拓展了中国画的表现手法,拓宽了中国画的表现领域。


国强走过了艺术人生的蹉跎岁月,他将在如歌的岁月里以一颗不染之心,去营造一个无尘的世界。


(责任编辑:胡莹)

转载旨在分享,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用户评论

加载更多+

3D推广
  • 侯晓峰3D艺术画展

  • 王心悟3D美术馆

  • 洪瑞生3D艺术馆

  • 唐勇力3D艺术馆

推荐艺术家
  • 查世煜

  • 于少平

  • 方宋

  • 喻冬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