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德拍卖
新闻 > 艺术评论 > 正文

嗜茶如命——汪士慎

张雄艺术网 http://www.zxart.cn发布时间:2018-05-04 来源:翰墨书画网

摘要: 他遍尝群茶,对各种茶的味道、特点了熟于胸。更讲究煎茶,除山泉之水外,还用贮藏的雪水,并在画坛上留下一段以诗、画易雪水的佳话。与二三知己促膝品茗,谈诗论画,是汪士慎平生最大之乐事。

原标题:嗜茶如命汪士慎


嗜茶如命——汪士慎


汪士慎(约1686-1759),安徽敦县富溪人,名填,或阿慎,字仅诚、近人,号巢林、甘泉山人等等。排行第六,人称“汪六先生”。久居扬州,为扬州八怪之一,在这些人中,汪士慎的名气或许并不是最大,但其嗜茶则毫无疑问当为“八怪”之首。


汪士慎自述其一生有两大爱好‘清爱梅花苦爱茶”,但比较起来,汪士慎更爱饮茶,嗜茶如命,可以一日无饭,不可一刻无茶,他自嘲是“嗜好殊能推狂夫”,因此又被人称为“茶仙”。


嗜茶如命——汪士慎


他遍尝群茶,对各种茶的味道、特点了熟于胸。更讲究煎茶,除山泉之水外,还用贮藏的雪水,并在画坛上留下一段以诗、画易雪水的佳话。与二三知己促膝品茗,谈诗论画,是汪士慎平生最大之乐事。


书中说煎茶用柴讲究,通常用松子,缘于“自烧松子自煎茶,碗面清浮瑟瑟花”,松子如何当柴烧?用柴其实是松塔,或者是松子出仁后的壳。


乾隆四年(1739年),54岁的汪士慎游览浙江后所患的目疾日益严重,回到扬州后,左眼就失明了。画家失去一目,实属不幸,但他认为少一目更能安心作画,未尝不是不幸中之大幸,并自刻一印云“尚留一目著梅花”,壮志未减,加倍奋发。乾隆十七年(1752年),汪士慎67岁时,他的另一只眼睛也看不见了,这使他的处境愈加艰难。但篆刻家丁敬的赠诗中“肉眼已无天眼在”恰如其分地反映了画家的心境。


嗜茶如命——汪士慎


汪士慎以“心观”为印,用心看世间,用手摸索着写字绘画,经过努力,竟然比未盲时更具神妙。梅花是汪士慎画的最多而且最富魅力的作品,因其风格独特,而被称之为“汪梅”。


汪士慎的作品十分注重章法的构成,又用秀逸的行草书笔意勾点花瓣与花蕊,所绘的繁枝梅与高翔的疏枝梅并闻,被金农赞为得画梅之妙的广陵二友。汪士慎所绘之路边野梅具“冷香”、“灵秀”之特色, 孤芳自赏,顾影自怜,清秀绝伦,生动无比,仿佛嗅之有香。


(责任编辑:胡莹)

转载旨在分享,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用户评论

加载更多+

3D推广
  • 侯晓峰3D艺术画展

  • 王心悟3D美术馆

  • 洪瑞生3D艺术馆

  • 唐勇力3D艺术馆

推荐艺术家
  • 查世煜

  • 于少平

  • 方宋

  • 喻冬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