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德拍卖
新闻 > 艺术评论 > 正文

精神与意象——读张江重彩山水画作品

张雄艺术网 http://www.zxart.cn发布时间:2018-04-03 来源:雅虎文化

摘要: 张江对线条的理解和运用,更多的倾向于认可视面的消失或缩折。在色彩敷陈上,承继了青绿法的基本着色程序,即不管最后画面呈现什么样的色调,一律用赭石(有时纯,有时调和进其它的颜色以降低纯度,视画面的需要)打底...

原标题:精神与意象:读张江重彩山水画作品


张江,河北成安人,先后就读于河北师范大学美术系、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美术系,研究生学历,美术学、艺术学硕士学位。曾供职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


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河北省美术家协会理事、河北省美协中国画艺委会副主任、河北美术学院特聘教授、京华美术馆艺委会副主任、中国民族艺术馆研究员、《中国书画》杂志社书画院院聘画家、中国教育电视台水墨丹青书画院院聘画家。擅长重彩山水画和漆画。


作品多次入选文化部,中国文联,中国美协主办的大型全国性美展并获奖。多幅作品被北京市政府,文化部,中国艺术研究院,国家民委,中国文联,中国美术家协会,江苏美术馆,中国国家画院国展美术中心,北京民族文化宫,人民大会堂,《中国书画》美术馆,韩国仁川美术馆,新加坡大使馆等国内外机构和私人收藏


精神与意象——读张江重彩山水画作品


张江是一位极富于自我艺术追求的画家,他在传统重彩山水画基础上,大胆探索重彩山水画技法的创新,以青绿为质、以光影塑性、以视觉效果赋形、以自然真趣为灵,使其作品色彩丰富、饱满鲜明,以其华贵辉煌的强烈视觉感受,将重彩山水画推向绚丽之极的艺术高度。他的重彩山水画,学古法,师传统,打破传统重彩山水画的局限性,大胆汲取油画、水彩画、装饰画等相关艺术技法,为我所用,为我所写,色墨交融,线面结合,激情对接,构图优美,画面生动、色彩明快、对比强烈,既继承了传统浑厚、凝重的特点,又具有水墨写意山水画的葱郁与韵致。张江的重彩山水所表达的精神和意象,已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中国重彩山水画的笔墨意境。


精神与意象——读张江重彩山水画作品


张江对线条的理解和运用,更多的倾向于认可视面的消失或缩折。在色彩敷陈上,承继了青绿法的基本着色程序,即不管最后画面呈现什么样的色调,一律用赭石(有时纯,有时调和进其它的颜色以降低纯度,视画面的需要)打底,然后上面敷其它颜色。和传统青绿山水不同的是,赭石色底更厚。也在画面上用墨。不过其目的主要是使其前期敷设的色彩更显鲜亮和厚重。在小青绿山水中,墨是为了营造一种鸿蒙、深邃的宇宙感及迷离、幽远的诗意,线条则起着“骨”的作用。而他对墨的运用则更多的在塑造一种实体感。笔墨在这里如油画媒材在油画家手上一样,去营造出一种与某种自然物象能发生关联的形态。对笔墨的运用是如此意图,画面色调的安排亦与之相类。他的绿色调,除了有让人联想到自然界的山水树木的本色外,更主要是要在这种色调中寄寓某种精神或其它形而上的意味。阿恩海姆说,“所有的艺术都是象征的”,信然。


在构图上,张江作品全景式的很少,半景、特写式的居多。尽管画大幅面不少——在这点上南宋的山水影响显而易见——但主要是现代的焦点透视取景法。画面取景、绘制是即时性的视网膜映象(西方近代的固定视点法),而整体意趣、境界则是历时性的视觉经验决定(即本土传统的“形超象外”手法)。这种画法的风格,显然是不适合表现传统山水画的诗意境界。这也是他比较明确的选择和追求意向。张江是要借用这些常见的山坡、田塍、房舍、林木,来表达伴随他自个特定的出生阶层、成长过程、生活空间中的,在现代社会条件下的思考——文化的、传统的、人生的、社会的,以及种种情感——憧憬、幻灭、失落、惆怅、迷惘、孤寂、回归、怀念等。这种表现主义的趋向,从历史上可以追索到文人画的痕迹,从横向上比较则来自西方表现主义绘画的影响。


精神与意象——读张江重彩山水画作品


张江经历了多少精神磨难是别人无法想象的,单讲由热闹走入清静所带来的长期寂寞,就是他人难以忍受的。他却顽强地“撑”过来了,成功地完成山水画的战略转移,实现了自己艺术上的再次飞跃——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个矫健的身影在空中做了一个漂亮的背翻,跨越了自我,刷新了纪录。张江他用真诚朴实的劳动、卓越的艺术成就和惊人的创造力,回答了人们多年来对他的疑问和期待!


精神与意象——读张江重彩山水画作品


(责任编辑:胡莹)

转载旨在分享,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用户评论

加载更多+

3D推广
  • 侯晓峰3D艺术画展

  • 王心悟3D美术馆

  • 洪瑞生3D艺术馆

  • 唐勇力3D艺术馆

推荐艺术家
  • 查世煜

  • 于少平

  • 方宋

  • 喻冬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