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周春芽是当代著名的画家。数十年来,他沉潜于艺海笔耕不辍,创作了《石头》、《黑根》、《太湖石》、《绿狗》、《红人》、《桃花》等多个系列的作品。贯穿这些作品的核心基调始终是表现自然最本质的东西,这也是他画...
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周春芽老师赴德国深造,他认识到了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宝贵元素。回国后,他开始将中国式的表达方式与西方绘画的反思精神结合在一起,用独特的油画手法去展示中国文化的传统气质。他把中国传统的笔墨意趣与水墨观念和油画语言表现糅合在一起,将国画的布局与西洋的形式、技法相融合,对其质感、体积、纹脉肌理和形状用不寻常的油彩进行表现。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周春芽老师开始了“山石”系列作品的创作。
谈及「山石」这个系列的作品,周春芽老师曾说:「我在创作『石头』的时候,正研究文人山水画,我并没像国画家那样在材质属性和图标形态上去理解,而是按照我的表现意志去寻找那些令我觉得陌生又能带来惊喜的东西。我在激励和质感上花费了很大功夫,近似于强迫症似的去捕捉和玩味那些潜藏在石头自然属性中的视觉因素,把这些东西强化,放大本身就是形式,而视觉呈现的本就是内容,已经不需要你进行更多解释和引申,我们从观念、方法出发,看到和理解到的石头更让人惊讶、震撼。」也正是这样,造就了他的「山石」一系列作品,这是他个体情感的真实体验,也是他独特的绘画语言。
山石是中国绘画的传统题材,本是文人的精神折射和自由灵魂的依托。在周春芽老师的画里,改变了青山绿水式的总体印象,表现出一种迥然相异的面貌,石头表面被一层奇怪的增生组织覆盖,暗示着一种模糊的人类的自然性。石头的颜色很特殊,用跟自然不相接近的颜色,其实是在寻找自然中最本质的东西。
虽然“山石”系列作品是周春芽老师“中西合璧”的一次大胆尝试,但是却以独特的绘画风格、大胆的用色和背后所带来的思考吸引了大众的眼球。这也成为了周春芽老师艺术创作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也为后来《绿狗》《桃花》的创作奠定了基础。
从1997年起,周春芽老师以不同寻常的规模和速度陆续推出了一批用绿色画的狗,取名为《绿狗》。这一个系列的作品,尺寸往往大得惊人。有时,狗的旁边伴有人,但常常是一条单个的狗,在空茫茫的背景上,伶俜地站立着或行走着,既不知其所在,也不知其所终。
绿狗的原型,是周春芽老师那已在天堂的牧羊犬“黑根”。在接受采访时,周春芽老师讲到:“最早的时候我画的都是黑色的狗,突然有一天我想使用绿色,说不定还会有我们特殊和意想不到的效果。就这样才使用绿颜色来画狗的。”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绿色的使用,让画面具有一种妖异、阴郁、怪诞的冷暴力气质。之后创作了《绿狗》的系列作品,通过拟人化的语言纪录,叙述着黑根日常的所见、所思、所行,无论是动物式的或快乐或悲伤或愤怒,都宛若黑根的日记体。后来,对于绿狗的处理手法越来越抽象,越来越随意,渐渐远离原来的“黑根”情结,成为一种象征符号,折射着作者本身的艺术性格和当时的社会语境。
“绿狗”在某种程度上正象征着周春芽老师自己。在四川画家纷纷赴京寻找发展的那个年代,周春芽老师选择留在成都。在成都的生活是平静而又悠闲的,在这种舒缓的创作节奏中,只有“黑根”是周春芽最好的伴侣,而他也将所有大胆离奇的想象赋予这条狼狗。
周春芽老师对这绿狗是这样描述的:“绿狗是一个符号,一种象征,绿色是宁静的、浪漫的、抒情的,包含了爆发前的宁静的意境。”《绿狗》系列在视觉上都有先声夺人的效果。无论何时,望着那绿色的身影,总能引发内心无尽的思考。
周春芽老师本对于桃花没有感觉,"黑根"离开之后,他认为自己应该更加热爱生命,喜欢生命旺盛的东西。2005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激发了进行桃花创作的想法。“桃花”这一意象,也从人物及绿狗绘画的陪衬背景转而成为画面主角,并且逐渐演变为周春芽老师创作生涯中代表性的高峰。
桃花在中国传统文学中常用以借喻爱情,在周春芽老师看来,每一种东西给人一种象征是有原因。中国传统文人把桃花比喻成爱情可能因为桃花要暧昧一些、委婉一些,因为它中间是红的、外围是白的,在看时不是一下子就看得那么明确。恰恰爱情也是这种悲欢离合、悠悠惬惬的感受。因为,春天的桃花很新鲜又散发着激情,同时又带来很多无法预料的后果,然后让人产生一些新的感觉。
版权声明:凡本网站标明“来源:张雄艺术网专稿”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允许,不得随意使用和改编,如需获得合作授权,请联系:zhangx@zxart.cn。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张雄艺术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