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人人都爱人民币,但是有谁,将它视为生命?著名导演顾长卫如此感概:“虽然是一张纸,但是它也是有编号的,也是在计划生育的程序中一批一批地来到这个世界,然后被分散在这个红尘,散落在红尘当中的每一张纸,以独特...
著名导演、摄影师、艺术家顾长卫
张雄艺术网讯(文/胡莹)人人都爱人民币,但是有谁,将它视为生命?著名导演顾长卫如此感概:“虽然是一张纸,但是它也是有编号的,也是在计划生育的程序中一批一批地来到这个世界,然后被分散在这个红尘,散落在红尘当中的每一张纸,以独特的编号,经历着不同的命运。”
顾长卫艺术作品
顾长卫的作品是艺术的、诗性的、富含哲理的。他果然将这令人又爱又恨的俗物,通过微观再宏观的形式化为一串串意味深长的符号,让人们更清楚、更彻底地正视常常在手中流动的人民币,它到底是什么颜色?什么图案?什么符号?什么形态,什么状态,什么意义。它,真的可以变成生命吗?
的确,在红尘中,不少人嗜钱如命。为了金钱不择手段,机关算尽,表面上他拥有了金钱好像拥有了一切,实际上他失去了品德,即失去了友谊、信任、快乐等等,他实际上只是提前得到了钱,而过早耗尽生命在漫长岁月中需静养的源源之气,最终出卖的不是他人对其的信任,而是自己的灵魂。所以此时金钱与生命划上等号,只是一笔物物交易,大千世界,何其之多。
而顾大导演挖掘的正是人民币真正的生命力,那些经过一双双手的接力、经历了各种交易,以及隐藏在各色交易下的汗水、努力或者不为人知的秘密,如密密麻麻们的灰尘最终在上万人的流动中将人民币背后的故事层层蒙盖住之后,人民币所实实在在真实蕴藏的生命力。
顾长卫艺术作品
顾长卫毕业于著名的北京电影学院78级摄影系,作为中国一流的摄影师,他首先将微距镜头对准第五套人民币百元纸币,经过分解、局部放大以及排列组合、马赛克、浮雕等方式进行处理之后,纸币改头换面,成了摄影、视频、装置与雕塑作品。
他所关注的不仅仅是纸币上卷曲盘绕的线条、数字、水印、防伪标、人物形象,甚至还有油墨本身,以及流通过程中不同人在纸币上留下的痕迹。他的艺术创作不断刷新人们对纸币的固有印象。它们有的排列这数不清的数字和字母,宛如密码本;有的被艺术地放大,散发的光与韵让人有类似“窗花”的美的错觉;还有的由绿色的数字“1”和之后的很多的“0”组合在一起,中间穿插繁体汉字书写的“无量” “不可思议”“那由他” “阿僧祇” “恒河沙”等梵文计数单位,让人深深地为这巨大的天文数字震慑,同时也更加清醒地审视每增加一个零意味着什么?我们平时都在做些什么?得与失如何权衡。
顾长卫艺术作品
顾长卫说,人民币的故事其实是一个爱恨情愁的故事,他跟人的美艳的或者是疯狂的梦想也有着那么的推磨。有意思的是,在“视介”顾长卫当代艺术展的展厅入口,播放的一件三屏循环播放的多媒体作品也格外吸引人。视频中纪录了人民大会堂广场前形形色色的众生相。他们都以“慢动作”的方式行走,或微笑,或回望。顾长为通过“时间刻画”的方式将时间放大,将时间放慢,以百元大钞背面固定的人民大会堂广场为背景,代表每一版人民币未曾改变的东西,映射出我们身处在这个不断变化的世界。顾长卫的当代艺术创作即是美的享受,又是可以令人慢慢回味的,意味无穷的作品。
顾长卫艺术作品
顾长卫艺术作品
顾长卫与同班同学兼同宿舍室友张艺谋都来自西安,有着西北人憨厚实在、沉默寡言的性格。作为摄影师,《红高粱》、《阳光灿烂的日子》、《霸王别姬》等中国最好的一批电影都出自他手;作为导演,也拍出过《孔雀》、《立春》等在国际上拿奖的电影。他的电影创作如《立春》也有浓厚的清风拂柳般的文艺气息,在一种类似“缓慢”的日常生活中自然过渡,却透视出深刻的人生哲理,意蕴无穷,最为高明的是,顾长卫没有特意去美化或隐去人们主观上渴望在现实却很难实现的结局。而是将这种人生酸甜苦辣的百态更加透明化,刻画得更为现实与丰满,令人百般回味。所以,顾长卫办当代艺术个展并非是一种所谓的跨界,而是他本身艺术探索的一种延续,正如他所说,想用一种艺术的、文化、变形的语言让人们理解它,而不是仅仅把它当为物质本身的价值。“无论是人们仰视金钱,或含蓄地看待,更或者贪婪地希望更多地拥有它”,顾长卫希望通过艺术的表达,让人更好地反思人与金钱的距离,人民币实际上也可以转为美的享受。顾长卫做到了,当代艺术实际就应当接近生活、反射现实,将人们觉得很近其实离得很远的东西拉近,真正理解它的美丽、生命的意义。
版权声明:凡本网站标明“来源:张雄艺术网专稿”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允许,不得随意使用和改编,如需获得合作授权,请联系:zhangx@zxart.cn。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张雄艺术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