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有仪式的风景——苏新平作品展”在广东美术馆开展,展期将持续至10月30日,静态风景中的动态仪式化运动,应该是苏新平绘画中最令人期待的视觉效果。
张雄艺术网讯(文/魏婕)人为什么需要仪式感?也许人们正是通过这些“仪式”找寻到自己可以支撑的安全感。然而,仪式感并不是只存在于神话寓言中的神秘而已,虚拟着的仪式感总是无处不在,无时无刻提醒着人们现实世界的真实,生活中,过生日了要庆祝生日,新年到了要开始倒数,结婚需要婚礼仪式… …此外,还有一些绘画艺术中,仪式感的存在也增加了画面的凝重感,即使是风景,也能变得更加的戏剧和故事性,仪式感也充斥在现实。“有仪式的风景——苏新平作品展”在广东美术馆开展,展期将持续至10月30日,静态风景中的动态仪式化运动,应该是苏新平绘画中最令人期待的视觉效果。
1986 牧童 石版
1991 宁静的小镇之三(寂静的小镇之三) 石版
2014 八个东西11号 300x200cm 布面油画
“仪式感”对于苏新平来说是一种自我回归,那么虚拟的一个存在却成了人们现实生活中不愿意去缺少的真实,仪式感的存在反而让人觉得真切。在寻找自我的过程中,苏新平将笔下的“风景”当作自我,在寻找自我和回归自我的过程中,也是艺术家用风景来呈现自我的一种方式,石版画的质感恰如其分地加重了苏新平画中的仪式感,画中描述的风景,一个个物象,都化成艺术家本能的一个心理诉求,笔触之下,虚实之间,苏新平所画的就是他当下的状态,静态风景中,自然表达之下,艺术家将内心带有的情绪渗透到了人文风景之中,即使是风景画,也带有故事的节奏还有艺术家生命的历程。
1988 大荒原 石版
1989 躺着的男人与远去的白马 石版 -2
苏新平表示说:“我不太喜欢追潮流或者是思潮,更多的遵循艺术本身的规律,艺术最终是自己的事,怎么想?怎么做?纯粹是个人的角度,艺术创作永远要忠实自我内心的诉求和精神诉求,将自己在现实中的状态和处境转换为艺术的语言,这种转换是自然的流露。”是这样一个自由的人,进入到自由状态时,他开始计较和回忆的,也只有时间。苏新平在内心组织着某种心理秩序,在与记忆中的时间“对抗”时创作了一个象征的世界,他的绘画语言让他的作品总是处于神话和现实之间,感知之下,无论是风景还是时间,都被塞进苏新平的象征世界中,被仪式化成更真实的语境和情感。
2105 无题1号 纸本色粉
荒原 纸上铅笔 2015
版权声明:凡本网站标明“来源:张雄艺术网专稿”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允许,不得随意使用和改编,如需获得合作授权,请联系:zhangx@zxart.cn。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张雄艺术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