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雕塑,在打开毕加索世界的另一扇门时也让人们看到了他的另一面,随着绘画贯彻了毕加索的艺术人生。9月14日,毕加索雕塑展(Picasso Sculpture)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开幕,展期将持续至2016年2月7日。
展览现场的毕加索雕塑《瓦洛里》(左)和《小马》(右)
张雄艺术网讯(文/魏婕)支离破碎的画面、抽象组合的情绪,还有超现实主义般的情感,让毕加索的画总是让人记忆犹新,在有生之年的19世纪80年代到20世纪70年代,他的画风流派也被网友称为“简直就是一部浓缩版的近现代欧洲美术简史”, 但这是作为画家的毕加索,通过他的绘画让人们打开了抽象视角,即便都可以成为美术简史的代名词了,但这并不够,毕加索的雕塑也向世界打开了另一扇门,当有人问及毕加索什么是艺术时,毕加索反问到,什么不是艺术?而雕塑,也在打开毕加索世界的另一扇门时也让人们看到了他的另一面,随着绘画贯彻了毕加索的艺术人生。9月14日,毕加索雕塑展(Picasso Sculpture)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开幕,展期将持续至2016年2月7日。
雕塑《女人头像》,1932
油画《女人和梨(费尔南德)》,1909(左) 雕塑《费尔南德头像》,1090(右)
综合材料雕塑《一杯苦艾酒》,1914
毕加索经历的艺术生涯阶段,被解读为蓝色时期和粉色时期,然而在这之后他也开启了立体主义时期,艺术语言依旧清晰明了,体现在他的色彩品味上,也增添了立体主义。除了依旧是女性题材雕塑令人深刻外,毕加索在晚期的创作却是充满了黑暗和恐惧,油画作品《静物:血肠》还有雕塑《死神的头颅》,绘画和雕塑遥相呼应,绝望的气息让人恐惧。其实,毕加索的创作也是在随着人生轨迹的进程变化在改变着,而雕塑作品也如绘画一样,让世人更直观地看到毕加索内心的独白,天真自由、浪漫洒脱、悲情恐惧… …这些都是毕加索的另一面,用雕塑可以塑造出的情绪。
油画《静物:血肠》,1941
雕塑《死神的头颅》,1941
雕塑《女人花瓶》,1948
雕塑《伸出双臂的女人》,1961
(图片来源:转自艺术新闻中文版 由MoMA提供)
版权声明:凡本网站标明“来源:张雄艺术网专稿”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允许,不得随意使用和改编,如需获得合作授权,请联系:zhangx@zxart.cn。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张雄艺术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