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德拍卖
新闻 > 独家新闻 > 正文

艺术家在幻象世界刻画的“硬伤”

张雄艺术网 http://www.zxart.cn发布时间:2015-07-03 来源:张雄艺术网专稿

摘要: 每个人都会有个硬伤,而艺术家们用自己的眼观描绘出了一种“硬伤”的境界。葛辉、韩勇、席丹妮三联展“硬伤”明日(7月4日)将在北京红鼎画廊开幕,展期将持续至7月30日。


       张雄艺术网讯(文/魏婕)每个人都会有个硬伤,而艺术家们用自己的眼观描绘出了一种“硬伤”的境界,这早已不是我们在俗世和现实中存在的硬伤了,因为这种仪式感和宗教气息,神话了很多日常,不管我们看到了什么,艺术家们刻画着什么,围绕“硬伤”展开的故事,本身就带有一种可触碰又不可企及的常态,是在等待俗世的弥赛亚,也在寻找一个出口,让刻画在心底的“硬伤”有所解脱。


        写在展览前的“俗世的弥赛亚”

       有这么一个展,集齐了三个艺术家,两个70后和一个80后,联展的主题就叫“硬伤”。 展览不带任何“实质性”地说明,却用一篇名为《俗世的弥赛亚》的故事来带入,将人们引入一个带有信仰的世界,告诉人们,我们在等待一个纯洁的弥赛亚出现。文中表态,当这种等待成为了俗世的常态时,人们依旧斗不过时间,但俗世懂得光阴的弥足珍贵,而信徒,“把流逝的时间看作是不断循环的血液”。

       世俗和神圣的故事总是孤傲难懂,可能是人们打从心里认为世俗和神圣总是不可互相逾越,其实不然,信仰终归信仰,而故事也只是个故事,艺术家们想说的,总是他们所在追求的一抹天真。那和“硬伤”有什么关系?艺术家们苦苦追寻的慰藉是什么?

       天真是作为一种慰藉而存在

     “不管这种天真是从世俗通向神圣还是从神圣通向世俗,都会在黑暗中熠熠生辉。而不管他们看见了什么、刻画了什么,对我们来说都是一种慰藉。… …所以我们选择转而寻求那些在等待与等待之间流转的温存慰藉——那些刻画在心底的硬伤,这些硬伤让人保持着冷酷的清醒,却又在迷狂中感到淳朴的宁静。”


席丹妮,遇仙记,香炉


席丹妮,遇仙记,香炉


葛辉,《娇羞的硬伤》


葛辉,《娇羞的硬伤》


韩勇《晚餐》


韩勇《晚餐》


       弥赛亚、圣经,香炉、遇仙记,晚餐、普罗米修斯… …在这些事物的包装下,艺术家们描述的故事好像深不可测,画面中的故事确实也充满了神秘感,带着宗教之笔以及仪式的神圣,但艺术家们却本着一个虔诚的心把严肃的故事简单诙谐化了,画面中呈现的是一种还原本心的天真,这可能是他们寻找的出口。

       这三位艺术家,都是带有幻象色彩的,他们内心想要弥补的硬伤世界才会精彩纷呈却又初心可见,一位是极力表现自身当下生存情绪的葛辉,一位是用简单的方式诉说平常永恒的女性艺术家席丹妮,以及用纯朴厚实的笔触描绘生活的韩勇。葛辉、韩勇、席丹妮三联展“硬伤”明日(7月4日)将在北京红鼎画廊开幕,展期将持续至7月30日。


葛辉、韩勇、席丹妮三联展“硬伤”  展览海报


      名词解释:弥赛亚


    弥赛亚(天主教译作默西亚,英语:Messiah),是个圣经词语,与希腊语词基督是一个意思,在希伯来语中最初的意思是受膏者,指的是上帝所选中的人,具有特殊的权力,受膏者是“被委任担当特别职务的人”的意思,是一个头衔或者称号,并不是名字。


       作品欣赏


  韩勇,普罗米修斯


韩勇,普罗米修斯


席丹妮,背影


席丹妮,背影


葛辉,《引蛇出洞》


葛辉,《引蛇出洞》


版权声明:凡本网站标明“来源:张雄艺术网专稿”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允许,不得随意使用和改编,如需获得合作授权,请联系:zhangx@zxart.cn。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张雄艺术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用户评论

加载更多+

3D推广
  • 侯晓峰3D艺术画展

  • 王心悟3D美术馆

  • 洪瑞生3D艺术馆

  • 唐勇力3D艺术馆

推荐艺术家
  • 查世煜

  • 于少平

  • 方宋

  • 喻冬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