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有人喜欢喝酒,有人喜欢抽烟,有人喜欢打麻将,有人喜欢唱歌,有人喜欢赌博,有人喜欢收藏….这些都是会上瘾的,收藏也是一种瘾,而朱法鹏则是收藏之中的“瘾君子”,一辈子没吃好,没喝好,没睡好,就玩好了,玩收藏...
朱法鹏收藏艺术馆
张雄艺术网讯 (文/王三秀)有人喜欢喝酒,有人喜欢抽烟,有人喜欢打麻将,有人喜欢唱歌,有人喜欢赌博,有人喜欢收藏……这些都是会上瘾的,收藏也是一种瘾,而朱法鹏则是收藏之中的“瘾君子”,一辈子没吃好,没喝好,没睡好,就玩好了,玩收藏,将金钱都投入到收藏中,一辈子就栽在这上面了。
朱法鹏从大学开始收藏,至今已经有几十年,多年的时间收藏积累之下藏品已经堆积了好几个车库,琳琅满目。现今,位于厦门张雄书画院的朱法鹏收藏艺术馆即将于4月11号隆重开馆,朱法鹏将自己的藏品从高阁之中搬出来,展示于众人,分享收藏乐趣,让喜爱艺术的朋友们可以欣赏到古物的美。馆藏精品两百余套,种类繁多,有佛像、金器、瓷器、木雕、青铜器、田黄石、金元宝、陶器、铜镜、玉币、金书、茅台等等,各式古物藏品,在灯光下耀眼夺目,令人叹为观止。
北齐贴金石雕佛像
朱法鹏收藏艺术馆中的佛像最为引人注目,朱法鹏也偏爱佛像,艺术馆中展出了唐朝、北宋、北魏、明代、清代等不同朝代的金铜佛、石雕石刻佛、木雕佛。其中一尊北齐贴金石雕佛像,造型端庄秀美,面部清瘦秀丽,人体线条流畅优美,面容安详,气质脱凡,尤其是那双充满智慧、坚定而又安然从容、超脱、深静入定的眼神,令人感受到一种心灵的震撼。这尊像极为完整,珍贵异常。
在中国历史上曾发上过四次较大的灭佛事件,即北魏太武帝灭佛、北周武帝灭佛、唐武宗灭佛、五代后周世宗灭佛,佛教史上称为“三武一宗”。佛教自从西汉传入中国内地,一直到南北朝分裂时期,佛教逐渐赢得了统治阶级的认同与揄扬,因此在更大的范围内得到了越加广泛的推广与弘通,到了南北朝时,佛教遍地开花,北魏佛教信徒的数量上出现了惊人的数字,有关资料记载北魏境内实际的僧尼人数有二百万左右。
某日,北魏太武帝闲来无事在寺中观马时,发现寺中部分僧侣正在饮酒作乐,纵情歌舞,又发现寺中僧人不守人伦、违背佛理、触犯法律,加上老百姓反响激烈,民众不事生产,又有宠臣劝谏惩戒,武帝很不高兴,于是一声令下寺宇佛像尽皆捣毁。“灭佛运动”使得佛像遭到严重破坏毁灭,能够完整幸存下来的佛像就变得更加珍贵。
当年北魏青州佛教造像出土成为轰动一时的考古界大事件,弥补了中国佛教艺术研究中对北魏和北齐佛教艺术研究之中实物资料不足的历史空白。山东青州博物馆藏有同类型的北魏石雕佛像也不及朱法鹏先生收藏的此尊佛像完整,极具历史价值和文献价值。在与朱法鹏先生交流时,提及这尊佛性,能够深切地感受到他的自豪之感和喜爱之情。
唐代石雕佛头
明代永乐金铜佛像
收藏艺术馆中的佛像有大有小,大的唐代石雕佛头,有1.3米高,而小的佛像仅有巴掌大小。展馆中一尊高1.3米的唐代贴金石雕佛头,面部丰满圆润,雍容华贵,双眉弯如新月,附着一双秀目,微微凝视着前方,安详、温存、亲切,极为动人。另外,展馆中还有明代永乐年间皇帝供奉膜拜的金铜佛像。任何一件古物,都是具有灵性的,不管是北齐贴金石雕佛像、宋代木雕自在观音坐像、明代金铜佛像、还是清代鎏金铜佛像,在这些佛像面前也能体会到人类对佛的崇敬之情。
佛像
朱法鹏曾说过“收藏佛像以艺术的角度来收藏,没有艺术性的,不美的,不收藏”。朱法鹏收藏佛像首先看其艺术性,因此收藏馆中的佛像都极为完整,造像风格各异,极具艺术价值。在世界各地众多的佛像收藏馆中都没有该馆的佛像之精美,
佛教认为,与佛有缘之人会受到佛的爱护与关照。一般人很难如同朱法鹏那样能够收藏到如此之多的佛像,收藏佛像也是需要缘分的。信佛之人对佛虔诚崇拜,对佛像行拜礼,虔诚供奉。朱法鹏先生能将佛像提溜到各地,信佛之人不敢,而他却可以这样做,这就是一种佛缘。
朱法鹏还讲到他的一个真实经历,朱法鹏有一次到西藏拉萨,手中拿着一尊小佛像,希望西藏的活佛喇嘛给佛像开光灌顶。西藏喇嘛却不愿意。朱法鹏问:“为什么?”西藏喇嘛回答:“不能给你的佛像开光,你的后脑勺佛光闪闪,不能给你开。”朱法鹏有一个信佛的朋友对其极为佩服“你把这个佛像提溜来提溜去,你没事儿!而别人却不行!”这就是朱法鹏与佛的缘分,这就是佛语中说的造化。收藏上瘾的人,极其享受收藏的过程,每天把玩,左看右看,跟佛像说话,跟佛像沟通,与佛像为伍。
梅兰竹菊红珊瑚金枝玉叶摆件
佛像仅仅是朱法鹏收藏的一部分,收藏馆中的精品不止佛像,还有世界仅存的孤品西夏金币、西周的青铜器、明永乐五十两金元宝、堪称最贵的北宋汝窑瓷器、最为精致的梅兰竹菊红珊瑚金枝玉叶摆件等等。
朱法鹏称:“第一绘画,第二收藏”,朱法鹏除了画画,就剩收藏了,还好他的收藏不是最主要的,他的画比收藏还重要。一辈子就玩了个艺术,一个自创,一个自玩。鱼与熊掌不可兼得,而朱法鹏却非常幸运的两者皆获得了。美国大收藏家安思远去世后,其收藏的精品在佳士得上拍,几天之后这些曾经获得安思远青睐并每天把玩的艺术珍品就各奔东西了。花去一生的心血去收藏,而这些藏品,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但是藏家却享受了收藏的过程,享受了收藏的乐趣,这就是收藏人的境界。
朱法鹏收藏馆中收入的两百余件展品,仅仅只占了朱法鹏所有藏品的十分之一,可见其藏品之多,这要花多少时间金钱来收藏,可不就是一辈子都栽在收藏上了吗?
版权声明:凡本网站标明“来源:张雄艺术网专稿”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允许,不得随意使用和改编,如需获得合作授权,请联系:zhangx@zxart.cn。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张雄艺术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