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德拍卖
新闻 > 独家新闻 > 正文

八大山人——假痴不癫的心酸过往

张雄艺术网 http://www.zxart.cn发布时间:2015-01-21 来源:张雄艺术网专稿

摘要: 八大坎坷一生的遭遇与文化素养的优越性之间的矛盾,形成与众不同的艺术个性,这矛盾,确切而言乃心灵之落差,正是这种“落差”的特殊性与复杂性、丰富性,给予八大的艺术认识带来无限的趣味。

八大画像

 

八大画像


张雄艺术网讯 (文/易静棽) 八大山人,名朱耷,江西南昌人,明末清初画家、书法家,清初画坛“四僧”之一。为明宁献王朱权九世孙,明灭亡后,国毁家亡,心情悲愤,落发为僧,法名传綮,字刃庵。又用过雪个、个山、个山驴、驴屋、人屋、道朗等号,后又入青云谱为道。

 

八大山人所处的年代,是个社会大变动的时代,固然也是人才辈出的时代。提起八大人们立刻想起了他作品中那些形貌怪异的禽鱼,和奇特的构图。这与他的愤世嫉俗的社会心理联系到一起。他之所以在艺术实践中超凡入圣,绝非是个简单的社会历史现象,也不是主观的偶然现象,他是持中庸之道的仁人君子,无心作怪,所以称圣。

 

八大一直彷徨着,由剃发、参禅、归宗到还俗,都是一个无比复杂的心理过程。即便在看似专心的时段,心底也从未平静过过.“伪僧”的身份,乃是他不得已的权宜之计。身处空门也做不得“净土”之人。

 

痛苦产生于理想与现实的冲突,解决痛苦的唯一办法就是没有理想。逃避是一种捷径,但事实证明不适合八大。生活的痛苦可以解脱,但内心责任的重压是摆脱不掉的,其他均可一笑置之,唯独这责任是例外。随着清政府的江山巩固,对遗民政策放宽,也许十八大萌发重新选择后半生的念头。然而世事维艰,人心惟危,天真而理想的八大,不久,便碰个头血流。



孤鱼图

 

孤鱼图

 



杂画册

 

杂画

 

53岁时八大在临川,发狂痴癫,大哭大笑,混舞于市。

 

陈鼎的《八大山人传》中;“一日之间,癫态百出。市人恶其扰,酒之醉,则癫止。”

 

后人如此记述,事实如何就不得而知,但肯定的是,那是八大山人最心酸的过往。假如八大真的癫狂,那他也就能感觉不到内心的苦闷,然而,他根本没有癫狂,而是借此传统的伎俩,逃避时祸,自愚而愚人。

 

值得注意的是康熙八年裘琏的《释超则诗序》里有这样一句话:“予再游临川,闻雪个病癫,归老奉新,予疑其托而云然。”从这个侧面提示出八大的癫狂另有隐情在。

 

这“哀哉”的程度,不同于别人同情八大时所可以想象的,而是他自己的切身之痛。对于高冷的他,如此之行是需要勇气。说自己狂癫的时候,那一定还是清醒的,何况,他自己也承认“佯狂”。

 

八大的《题画花》中这样写道“还将细笔作生涯,头面于今也不差,阳狂恃酒甘风子,一去房州三朵花,”,其明确了佯狂之意。

 

癫狂之后八大又哑了,“口如扁担”、“其喙力之疾与”,数年间,八大画上用此两印,自策自警。病从口入祸从口出,缄默无言,苦不堪言,无法摆脱、闭口谢绝,全在于斯。其“哑”正与其癫互为表里,蕴藉无穷,千载寂寥,冷暖自知。

 

出家30载,年已55岁的八大还俗!八大还俗,未易尽言,但足以证明:他具有“无可无不可”宗教观,他的心性是顺真顺善,有着对大美的不懈追求。

 

八大坎坷一生的遭遇与文化素养的优越性之间的矛盾,形成与众不同的艺术个性,这矛盾,确切而言乃心灵之落差,正是这种“落差”的特殊性与复杂性、丰富性,给予八大的艺术认识带来无限的趣味。



鹌鹑图


鹌鹑图

 

75岁时的作品《鹌鹑》一作:鹌鹑块然兀立,翘首苍穹,宛如阅尽人间沧桑的老者,与早年缩手缩脚的形象大不一样。


参考文献:

《八大山人传》 邵长蘅


 

版权声明:凡本网站标明“来源:张雄艺术网专稿”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允许,不得随意使用和改编,如需获得合作授权,请联系:zhangx@zxart.cn。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张雄艺术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用户评论

加载更多+

3D推广
  • 侯晓峰3D艺术画展

  • 王心悟3D美术馆

  • 洪瑞生3D艺术馆

  • 唐勇力3D艺术馆

推荐艺术家
  • 查世煜

  • 于少平

  • 方宋

  • 喻冬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