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12月17日上午,“中国古代书画展”在国家博物馆开幕。展览以时间为主线,遴选宋元名家的稀世之作和明清各派的代表作品52件,较为全面地展示出宋元以来中国古代书画的发展脉络。
12月17日上午,“中国古代书画展”在国家博物馆开幕。展览以时间为主线,遴选宋元名家的稀世之作和明清各派的代表作品52件,较为全面地展示出宋元以来中国古代书画的发展脉络。
展览现场
本次展览立足国家博物馆馆藏,共分为宋元时期的绘画与书法、明代的绘画与书法和清代的绘画与书法三个单元。
展览现场
宋元时期的绘画与书法:十米《辋川图卷》首次全卷展开
第一单元共展出6件宋元书画,绘画、书法各3件。中国书画卷轴始于魏晋,由于年代久远,宋代以前的名家作品流传甚少。
《辋川图卷》
全卷展开的宋人《辋川图卷》是本次展览的最大亮点,该图卷近10米长,是首次全部展开展出。《辋川图卷》以唐代王维《辋川图》或其他宋人所摹王维《辋川图》为蓝本摹绘,王维《辋川图》现已不存。辋川是王维隐居处,他在此留下了大量诗文和画作。这幅宋画以水墨笔法,将辋川二十景绘于一卷,是研究王维绘画和南宋美术的重要资料。《果熟来禽图团扇面》设色雅致,工笔细致,具有典型宋代院体画特征。元人任仁发绘画才能全面,对鞍马造诣尤高,此次展出的《饮饲图卷》绘有骏马九匹、人物五人,造型精准、勾勒劲细,展现了臻于成熟的绘画技巧。
《果熟来禽图》
宋高宗赵构 草书《七言绝句》团扇面
三件宋元书法包括宋高宗赵构的《草书七言绝句团扇面》、文天祥3件传世作品之一的《草书谢昌元座右辞卷》以及一幅元代赵孟作品《行书致张景亮信札册》。其中,赵构的《草书七言绝句团扇面》抄录了白居易《绝句代书赠钱员外》诗一首,通篇行距疏朗,用笔圆劲,清秀中寓老练。
明代的绘画与书法:多件“吴门画派”作品亮相
第二单元展出16件明代书画。明代是中国书画艺术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这一时期的绘画与书法,是在沿着宋元传统的基础上继续演变发展。
吕纪 《蕉岩鹤立图轴》
明代书画部分展示了多件“吴门画派”作品,如文徵明88岁时的画作《真赏斋图卷》。此外,晚明董其昌《北固山图卷》、徐渭《杂画卷》、陈洪绶《携杖观画图扇面》也齐聚展厅。
董其昌《行书李颀诗卷》(局部)
明代书法部分则有文徵明《行书〈乙卯元旦〉诗扇面》、祝允明《草书七绝三首卷》、董其昌《行书李颀诗卷》等。
展览现场
清代的绘画与书法:看康熙帝、乾隆帝“比”字
第三单元展出30件清代书画。清代书画继续元明以来趋势,文人画依然占据主流,山水画和水墨写意画盛行。
朱耷 《游鱼图轴》
清初画坛崇尚复古的画家以“四王”为首,展览展出了王鑑仿元代吴镇《深山古寺图轴》,王原祁晚年《仿梅道人溪山烟霭图卷》,王翚仿王蒙《卢鸿草堂图轴》。另外,石涛《仿古山水轴》仿吴镇用法,展露了石涛的独特风格;八大山人朱耷所绘《游鱼图轴》,图中大面积留白,鱼眼是其典型的“白眼向人”画法,画面构意造型新奇。
金农 《隶书周日章传轴》
康熙、乾隆《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清代的书法是以帖学的逐渐衰落和碑学的正式崛起为趋势,展览中有遗民书家王铎、傅山二人的书法作品、金农《隶书周日章传轴》等。此外,有意思的是,“康熙”和“乾隆”两位皇帝分别用楷书和行书抄录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册首次同框亮相,观众可以对比欣赏两位帝王的书法,为其“打分”。
展览现场
此外,展览中还展出一批造型独特、制作精巧的文房用具,不仅显示了文房用具与书画创作的密切关联,而且丰富了展览文物种类。同时,展览将通过定期展品轮换、改陈设计等方式,推动馆藏文物不断走出库房、走上展线,提升观众观展体验。国家博物馆副馆长刘万鸣介绍,国博未来将继续深入梳理和研究馆藏书画作品,陆续展出更“惊人”的作品。
版权声明:凡本网站标明“来源:张雄艺术网专稿”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允许,不得随意使用和改编,如需获得合作授权,请联系:zhangx@zxart.cn。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张雄艺术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