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2015年文化遗产保护热点回眸

列入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安徽黄山西递村,得益于中央层面的支持和黄山“百村千幢”工程、徽州古建筑保护工程,使其传统风貌得到延续。
修缮后的海南海口骑楼老街的古建筑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从国家层面部署城市建设,古村落快速消失的局面得到遏制,中国土司遗址列入世界遗产,海昏侯墓等考古取得重要成果,天津盛锡福被拆除……在2015年,政府与行政主管部门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不断加强,公民参与遗产保护的热情日益高涨,同时文化遗产保护与建设之间的矛盾依然存在——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部署城市建设
“诸多规划不有机统一、对城市发展规律重视不够、城市建设中公众不能充分参与……”这都是目前规划界面临的问题。2015年12月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的召开,可谓是正当其时。会议从中央层面对城市建设顶层设计,对城市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公共事务管理等重大问题做了明确。
“会议把‘尊重城市发展规律’放到了第一位,‘五个统筹’又进一步解释了城市发展规律,其中主要是城市发展与经济关系之间的统筹以及对谁主导城市发展做制度性约定。”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袁昕指出, 30多年来,因为没有完全考虑城市自身的发展规律,导致城市建设在取得很多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付出了沉痛的代价。这次的城市工作会议,是对以往30年工作的纠偏。
2015年,江苏常州、江西瑞金、广东惠州先后被批准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由此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达到128个。这些城市的保护规划在有序编制中,同时景德镇等城市也在进行保护规划的修编工作,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的“纠偏”和部署,让我们对以后城市的发展充满期待。
名街保护一直在继续
“中国历史文化名街”评选活动自2008年启动以来,已有50条历史文化悠久、建筑底蕴深厚的街区入选。2013年8月至2014年9月,“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组委会还对入选的前三届30条名街进行了复查。
为进一步保护这些城市中的活态遗产,2015年,各地名街相继开展了老街整治、老建筑修缮等工作。2009年入选名街的海口骑楼老街坚持“修旧如故”“最小干预”“传统工艺”等原则,对其内的博爱北路、水巷口街进行了整治,在原汁原味传承老建筑的同时,提升了其使用功能。2013年入选名街的江西上饶明清古街也在2015年启动了老街整治项目,对老街的路面以及其内民居的外立面进行了改造和优化,对老街的排水系统和电路等基础设施进行了系统升级。
青岛八大关、福州三坊七巷等街区内的文物在2015年得到进一步修缮:八大关内正阳关路21号、韶关路24号等建筑的系统性修复得到国家文物局的批准以及资金支持;三坊七巷内欧阳花厅、郑孝胥故居等第六批历史建筑完成了验收;山西祁县晋商老街渠家大院、长裕川茶庄等古建筑得到修复。同时,街区文化内涵的挖掘工作也得到各街区的重视:三坊七巷管委会进行了《三坊七巷名人翰墨全集》、《三坊七巷楹联大观》的出版工作,而随着《国家历史文化名街·晋商老街店铺图文集》的编撰,晋商老街的独特风韵得到展现。
传统村落消失局面得到遏制
“10年内我国传统村落每天消失100个,这显示村落消亡的势头迅猛或不可阻挡。”2012年,著名作家冯骥才保护传统村落的呼声振聋发聩。而在2015年11月,住建部总经济师赵晖表示,经过几年的努力,传统村落快速消失的局面得到遏制,开始迈入保护、改善和复苏的阶段。
这自然得益于国家对传统村落保护的重视。住建部、文化部、财政部等目前公布了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共2555个村落列入其中。同时,在2014年600个传统村落列入中央财政支持范围之后,491个传统村落又列入2015年中央财政支持范围。为结束农村无规划、乱建设局面,住建部2015年全面推进了乡村规划工作,赵晖表示,到2020年我国乡村规划的易编性和实用性将大幅提高,力争实现乡村规划基本覆盖。
这当然也与各地因地制宜保护传统村落密不可分。以安徽黄山为例,2009年,黄山市启动了“百村千幢”工程,2014年,黄山市开始实施徽州古建筑保护工程。这两项工程投入近80亿元,完成了101个古村落的规划编制,提升整治了40多个古村落。且在几年内,黄山市政府出台了10个关于古村落保护的规范性文件,其保护决心可见一斑。
在赵晖看来,我国古村落保护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多数传统村落自身发展条件和能力很弱,贫穷仍然是保护的最大困难和许多问题的根源。下一步住建部继续将更多具有价值的村落列入保护名录,研究出台更多支持政策,推出更多保护和修缮技术,实施更有效的传统村落保护指导。”赵晖说。
转载旨在分享,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