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日前,《国家艺术基金章程(试行)》发布后,社会评价莫衷一是。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中心主任韩子勇表示:艺术基金不是"唐僧肉",不是"会计"、"出纳",不能满足所有人的要求。要体现其开放性和包容性。
国家艺术基金要体现包容和开放
从目前公布的资助情况来看,2014年度资助500名左右美术、书法、摄影创作人才,从中评审出50名左右重点资助对象,择优滚动资助,组织展览,择优收藏。经评审确定为美术、书法、摄影创作人才资助项目,资助额度不超过10万元,资助资金主要用于写生、资料收集、创作材料购置、作品包装运输等与创作相关的开支。而在舞台艺术创作和传播交流推广中,多数是以项目总额30%的比例进行资助,根据不同项目提供总额几十万至几百万不等的资助资金。而在国家艺术基金的功能中,还有个重要的方向—征集收藏。收藏分为两种,公益性收藏和市场性收藏,在这两种的选择中,国家艺术基金更倾向于前者。
基金的使用和监管一直是公众最为关心的问题,甚至有些机构和个人对获取艺术基金的资金支持更有热情,把国家艺术基金仅仅看成资金池、资金的聚集,对此,韩子勇有着更为坚定的决心。“艺术基金不是"唐僧肉",不是"会计"、"出纳",不能各取所需。他有一套制度、规则、标准、条件和程序,这些才更关键、更本质。现在各种基金很多,性质、功能、规则和动作千差万别,大家似乎很熟悉、又很陌生。对国家艺术基金而言,制度为本,资金资助在制度下运行,要多看国家艺术基金的章程、项目资助管理办法、申报指南等,这才是项目申报的不二法门。”韩子勇说。
严格的审批监管制度,也将使得国家艺术基金避免成为个人的摇钱树。在国家艺术基金成立伊始,专家库就已经应运而生。从现在国家艺术基金专家库的构成来看,艺术以及相关行业的范围非常广泛,包括具有较高专业水平、良好职业道德的艺术专家、项目管理专家、财务管理专家和监督评估专家。这些专家不仅负责评审,还负责项目运行以及监督。
由于将采取双匿名方式评审,至今,专家库的人数和人员并没有公布。从国家社科基金的专家库来看,人数达到一万多名,而国家艺术基金也会建立一个管用、够用、实用的专家库。管理中心根据基金年度工作的实际需要,在开展咨询、评审、监督工作前,从国家艺术基金专家库中随机抽取或遴选相关专家,由理事会聘任,一年一聘,承担咨询、评审、监督等相关职能,提出咨询意见、评审结果和监督报告等。
专家库的门槛目前没有细则公布,而在创作人才申报指南申报条件中,“申报主体须由本领域不少于3位具有正高职称专家或业内知名人士推荐,并填写推荐意见,”颇为引人注目,如业内知名人士该如何界定?韩子勇解释,个人申报且无须依托单位,是艺术基金在界定申报主体方面的一个突破,这符合现实情况和艺术规律,考虑同行专家中有许多自由职业者或因其他原因,没有职称,因而有此安排。“这体现了艺术基金的开放性和包容性。专家库专家的推荐也是如此,一些没有职称但有代表性的自由职业者或民营艺术机构中没有职称的资深人士,也纳入了推荐范围。”他说。
转载旨在分享,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