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余端照福建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秘书长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福建省政协书画院特聘书法家其书法作品曾十多次入展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全国展、中青展、新人展、楹联展、扇面展、行草书展、全国百家书法
余端照
福建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秘书长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中华诗词学会会员
福建省政协书画院特聘书法家
对于闽地六十年代出生之书家,他们早年曾积极跻身国展,经历了国展的潮起潮落,如今,他们大都已逾天命,不再像晚辈书家那样左冲右突,身上多了一份“万累回头真土苴,一日偷眼看青山”的心态,习惯在优游的生命展开中,以理性观书坛,以热心托豪素,从外驰而向内求,继而在书法上抵达更加幽深杳冥之领地。余端照先生无疑是这一拨书家中的优秀代表。他天性敦厚内敛,谦谨少语,文质彬彬,有雅士风致。作为资深书家,余端照比晚辈书家更有机会领受到新中国成立后老一辈书家的精神遗泽,或耳提面命,亲闻謦欬,或私淑陶染,春风化雨,我想,这种直接或间接的修习改变了余端照的精神气质,也无声地渗入了他的笔墨世界。其游焉、息焉、止焉、藏焉,以君子问道的方式,走进书法,格物穷理,唯精唯一。他的创作以行书为主,筑基于二王、米芾、王铎等帖学,旁涉篆隶等诸体,仰取俯拾,融冶会通,进而有了清刚瘦硬、醇和雅逸的面貌。他的书风蜕变是渐进式的,早年尚强调书法形式语言的矛盾对比与夸张,而今,其笔底渐去了浮华,变得更加内敛沉厚、温醇从容。除书法外,余端照先生常燃藜泛观文史,诗画印兼修,养其根而俟其实,加其膏而希其光。他把书法看作是个体生命自由的承载方式,并且通过书法维系自身与传统文化之间的精神联系,书写个体笃实磊落的文化人格。这种书法的价值观,踵接于传统书家的精神成长方式和路径,重修能,敬内美,守正气,以期存养而达道。从我十几年前接触他之始,他总是秉此而行,一以贯之。作为一个在新时期展厅文化下成长的书家,他的书法视野显然又超越了传统书家固有的认识框架,努力在新时期书法文化的迁移中做出自己的表达。他的作品常自作诗文,以丰饶书写的当下阅读意义。另一方面,作品在注重作品文化性的同时,也有着对书法形式的新尝试,例如对正文与落款在作品中不同位置的安排等,这些尝试,源自对传统书法外形式元素的再造,但它为书法章法提供了新的视觉可能,并且接应了当下书坛对书法形式的关注,在“入古”与“议时”之间,其探索是值得肯定的。书为心印,灵府之精密与粗疏、识趣之高远与狭隘,皆可隐隐之中化为意境之窄阔、浅深、近远。故书法虽为小技,却道通天人,非累年修习所不能及,对它的追求常常需要漫漫人生与之始终,这使艺术的旅程充满了未知的神秘。对于这个阶段的余端照来说,此时业已进入了收获的时节,在他的面前,书法的究竟真如,渐次清明,技法也已趋纯熟,风格亦已标举。然艺境无涯,相信以余先生之年力,俟之将来,定能更开高境。
自作诗·绝句二首68cm×90cm
无穷江水与天接 不断海风吹月来130cm×30cm×2
李太白春夜宴桃李园序 53cm×60cm
杜甫绝句 30cm×25cm
自作诗·武夷玉女吟二首 150cm×60cm
古人书须设身处地一想 论天下事要揆情度理三思 180cm×25cm×2
自填词·一剪梅中书协泉城学习培训感赋135cm×52cm
自作诗·步远东兄原玉贺双楫七子福州展 25cm×66cm
自作诗·夜宿龙潭里25cm×66cm
钱起·李绅诗 150cm×60cm
自作诗·黄道周奖吟道周68cm×90cm
自作诗·过文儒坊遇雨68cm×68cm
自作诗·盖洋一首50cm×100cm
自作诗·初夏光泽行80cm×55cm
自作诗·光泽杉关一首68cm×80cm
陆游诗句·矮纸斜行闲作草 晴窗细乳戏分茶135cm×35cm×2
张养浩诗 110cm×36cm
自作诗·雪峰崇圣寺踏春 68cm×90cm
自作诗·咏梧溪寨顶二首 150cm×33cm
朱熹·春日一首60cm×120cm
王阳明心学四诀69cm×34cm
韩愈·师说四条屏 135cm×35cm×4
玉勃·春庄 20cm×35cm
水清鱼读 月山静鸟 45cm×25cm×2
举杯邀明月 荡胸生层云 50cm×25cm×2
虞世南·蝉 30cm×25cm
徐兰坡·夏夜 30cm×25cm
自填词·采桑子·谒上杭临江楼 180cm×45cm
风起云行快 山高月上迟
45cm×25cm×2
转载旨在分享,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