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来源于ArtAlpha艺术阿尔法 ,作者阿尔法君本人
卢西安·弗洛伊德为英国女王画的肖像
很多艺术家在画画的时候都会邀请模特,有些艺术家的创作甚至非常依赖模特。
一位合适的模特会带给艺术家创作的热情,激发他们的灵感,甚至让他们的艺术走入更高的境界。
尤其是具象绘画,找到一个好的模特,作品就成功了一半。而模特和艺术家之间的故事也是人们茶余饭后热衷讨论的话题。
而肖像画在经历了百年发展之后,早已不是当初服务于政治、宗教的产物,也没有了包括对背景、地位、服饰等的统一约束,而变成了画家可以自由表现的一种良性手段。肖像画已然演变成艺术家与所绘模特之间的灵感相通和艺术家的自我风格的体现。
毕加索与他的模特
在近几年的具象艺术作品中,人们会时不时地看到同一张熟悉的面孔,这个女孩出现在很多“大咖”艺术家的作品中,在不同艺术家笔下,呈现着她各色各样的面貌。而她本人更是致力于推广艺术经纪、收藏投资甚至于艺术多维发展。
这个姑娘叫杨简浓,本名杨芳,身边的人爱叫她“芳姑娘”。作为翕兮文化创始人的她,也以“翕兮小姐”这个身份分享自己与艺术家们相处和交流的日常。
杨简浓(翕兮文化创始人)
“芳姑娘”并不是职业模特,她最早从中国传媒大学新闻系毕业,在中央电视台工作。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进入拍卖行工作,学习了近现代的书画鉴赏,之后又在一个国际艺术机构任职。
“芳姑娘”给杨飞云做模特
2018年,她成立了翕兮文化理事会,业务涉及艺术投资收藏、推广策划、艺术经纪等领域,而这一切看似跟做模特没关系。正是在做模特期间与艺术界大咖们的交流,让她萌生了将真正优质的作品带到大众面前,并将艺术家们的创作历程进行记录的想法。
芳姑娘给人的第一印象是漂亮,但这种漂亮并不会给人有压迫感,而是恰如其分的柔和和舒服。
白皙的肤色,灵动的眼睛,挺拔的身姿,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她从头到脚散发的东方古典女性的气质,这个劲儿,独特又自然。
接触过芳姑娘的人会被她开朗、爱笑的性格感染,不知不觉就与她走近了。当艺术家接触到一个自带“正向气息”,性格可爱,同时外在的长相和气质又非常“入画”,萌生出请她做模特的想法就再自然不过了。
2015年,杨简浓第一次给艺术家做模特,就是古典写实艺术最著名的艺术家之一杨飞云老师。
这之后,经艺术家之间的相互推荐,杨简浓的模特之路一发不可收,而邀请她的艺术家很多都是这个领域的佼佼者。
她先后为靳尚谊、郭润文、冷军、张义波、闫平等十几位知名艺术家做了模特。
如今画过她的画可以开一个展览,而杨简浓多年的模特经历,也汇聚成一本艺术家的创作纪录史。
而现实中,为艺术家大咖做模特会产生什么不一样的体验,甚至说影响到自己之后的定位发展呢?
ArtAlpha 邀请了 杨简浓女士 来聊聊她给艺术家做模特的过往经历和感受。
入画,从杨飞云的模特开始
杨简浓和艺术家杨飞云以她为模特的作品《融合之美》
ArtAlpha: 记得第一个以您为模特画画的是杨飞云老师,这是如何开始的?
杨简浓:2015年在一个展览上碰到杨飞云老师,他那会刚从欧洲回来,在看了很多博物馆以后,想创作一些大尺幅的作品,聊到我可以来做模特,当时蛮惊喜的。
我没有任何做画家模特的经验,不知道该准备什么,该穿什么,杨老师说你随意。于是我就拿了一大袋各种各样的衣服,平常穿的,晚礼服,运动服都带上了。
到了以后,我们选好衣服,试着摆了些造型就开始画了,挺顺利的。
ArtAlpha: 杨老师画的时候,您需要全程都坐在一处,还是只拍了照片,杨老师对着照片画?
杨简浓:我坐了半个多月,同一个姿势,同一套服装,所有的画面内容都是来自实景。
杨老师不画照片,他只写生,他觉得实景人物有一种气息,他需要捕捉那种气息来创作。而且他还特别“挑剔”,时常要求我不能动,那我也就不敢动了。
杨老师对脸部要求比较高,不能化妆,要天然,正好我平常不化妆可能也比较符合他这个要求,但是眉毛是要修饰一下的,所以有的时候如果眉毛没有画好,杨老师会说,小杨,你不会画眉毛......不能达到杨老师的要求,我会特别不好意思。
杨简浓和艺术家杨飞云在作品《大唐遗韵》前合影
ArtAlpha: 那也挺辛苦的,您做模特有报酬吗?
杨简浓:他给我正常的模特费用,但是我没好意思要,因为我觉得这是挺荣幸的一件事。
ArtAlpha: 完成后这件作品进入市场,最后卖多少钱也跟您就没有关系了吧?记得杨飞云老师这种大尺幅的作品拍卖曾经拍到1000万元以上。
杨简浓:这跟我就更没有任何关系了。
杨飞云画的杨简浓《融合之美》
240x155cm
布面油画
2015年
ArtAlpha: 杨老师画完应该是觉得很满意吧, 那之后推荐给其他艺术家的契机是什么呢?
杨简浓:因为杨老师对自己要求很高,各方面都很挑剔,这张画完成后,后来还画了几张,他还把我推荐给靳尚谊先生,我想他对我这个模特是比较满意的。本身可能也由于我在艺术圈的经历,配合度会比较高,所以将我推荐给了靳尚谊先生。
杨简浓与杨飞云画的《大唐遗韵》
220x160cm
布面油画
2017年
ArtAlpha: 您觉得杨老师选择您作为模特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杨简浓:一个是他觉得我的气质可能比较符合他想要创作的作品吧。他以前也用过很多模特,但是他想画这张大画的时候,需要一个气质能符合的,压得住整个画面的气场,又需要一些东方韵味,我可能正好满足了这些条件吧。
记得他当时让我坐在他安排的椅子上时,他觉得非常协调,很快就开始动笔了。
另一个原因是我比较配合,能坐得住,好多人可能坐不住这么长的时间。
有时候杨老师创作时,我也会跟他聊聊天,他觉得还挺有意思的。
当然这本身也是因为我们在其中会向艺术家进行一些关于他画作呈现的请教,比如如何落笔,光影之间影响的变化等,有着这些讨论,丝毫不觉得时间漫长。是一种轻松的氛围下完成的。
ArtAlpha: 所以有时候艺术家可以从模特身上获得灵感。
杨简浓:首先他要找到有创作感觉的模特,然后才会选择动笔。如果他找不到感觉,就根本不会开始。当然艺术家之间也是不尽相同的,不同艺术家的表现形式和思考形式不同,有的会进行长时间构思,有的会注重灵感乍现,但这背后都离不开的是扎实的基本功。
杨飞云创作《思远》,杨简浓作为其作品模特
ArtAlpha: 您从模特的视角看杨老师画画,觉得他是什么样的人?
杨简浓:与杨老师接触的这些日子,我觉得杨老师最大的特点就是勤奋,他真的几乎一天休息都没有。
周六日,节假日,他都在画画,春节可能也就是给自己一天假,每天早九晚六。
而且他是那种需要动手的,不只停留在构思。经常有人在他画画的时候汇报工作,别人一边给他讲事儿,他一边画,他一般不会因为别人给他讲什么事儿而停下来不画画,同时进行,不会耽误画画。
从央视转行来的艺术人
ArtAlpha: 我能感觉到您对于艺术的热爱,能介绍下您的背景吗?之前看到您曾经主持过很多跟著名理论家、批评家的对谈,像是邵大箴、薛永年先生,还有央美的范迪安院长,冯远先生等。那您本身是艺术专业出身吗?
杨简浓:我是中国传媒大学学的新闻本科毕业的,之后去中央电视台,在中央一套做过一年编导工作,后来我发现媒体工作并不适合自己,所以就想着去找一个自己喜欢又受尊重的职业。然后一个偶然的机会到了艺术行业,我发现这个行业很符合我的需求。工作了几年之后,我深深的感受到需要汲取更多的理论知识,去更加系统和全面的看待艺术行业。因为考取了人民大学美术史的研究生,当时导师是陈传席先生,跟他又学习了很多艺术理论方面的知识,对我之后的工作提供了很大帮助。
ArtAlpha: 您进入艺术行业具体从事的什么工作?
杨简浓:我刚入行的时候很幸运的跟着荣宝斋的王卫经理学习一些具体的业务知识,比如鉴定,征集等等。在一定程度上磨砺了自己对近现代国画的鉴定和审美眼光。
我那个时候虽然年纪很小,但基本上就已经知道做事一定要做长期的事情,越老越被人尊敬的那种。
当时感觉近现代书画这个交易圈子大家都很用功,不管是拍卖公司、收藏家还是画廊,里面所有的人都很用功,聊一张画可以聊到深夜,我也跟着学习得很快。
很多老先生都是家传,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研究接触艺术,这个领域对我来说,需要更深的去研究与深入,当然即使如此还是会受到局限。当我开始关注当代艺术家时,我可以跟他们直接接触,面对面对话,了解所思所想,了解他们的创作思路,对于我来说是更加宝贵的经验,个人来说工作起来也更有意思。
甚至当我从近现代转到当代时,我更关注的是艺术家的持续创造力,不用过多的去分辨真伪,而是把时间放在了解艺术家的学术构建,创作理念与形象表达上。所以相较于之前轻松许多。
杨简浓和杨飞云的油画作品《思远》
ArtAlpha: 您进入当代油画就接触到杨飞云这些写实艺术家了?
杨简浓:我因为后来从拍卖公司去了洛克菲勒他们在中国的文化机构工作,他们当时关注当代艺术家的作品,所以我也因此接触到了这些人,杨飞云老师是其中之一。
我从近现代转过来,而写实的作品可能更适合我那个时候的一个过度。
而当模特这个事情,最早还因为我在拍卖公司认识了收藏家刘益谦,刘益谦先生当时提议让同行的庞茂琨给我画张画,激发了我后来做模特的一个想法。刘益谦先生觉得我作为艺术从业者对做“模特”并不陌生,因此提议让同行的庞茂琨给我画张画。我觉得这是件很有意义的事,并且能从中更了解艺术家在描绘作品时是如何思考的,也正是这种想法存在,才激发了我之后为艺术家们做模特的想法。
ArtAlpha: 这些写实艺术家,就您的了解,他们最看重的是技术么?
杨简浓:我觉得不光是技术,比如杨飞云老师是很沉浸于把一个画面表达得非常完美。
而每个艺术家也都有自己的一套方法和特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构思,想要去解决些问题。
因为他们写实的创作手法,往往会让人们觉得他们就是技法,但其实他们自己不是纯粹表达技法,还有自己的对于艺术理解,对画面的想法。写实有时候是一个笼统的概念,这其中只是指的表现手法的一种,但是艺术家在创作中,不会仅仅单一的被一样东西所影响,他们的创作是不同经历、不同对艺术的审美和理解的综合。你甚至可以在写实绘画中看到一些中国传统文化的思考,这些也都是存在于画面中的。
从靳尚谊到冷军 <
转载旨在分享,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