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德拍卖
新闻 > 艺术教育 > 正文

许钦松创作奖揭晓 研究生作品未拉开差距

张雄艺术网 http://www.zxart.cn发布时间:2016-07-20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江粤军

摘要: “许钦松创作奖”今年走出全省范围,扩大到网络选区,并在上海举行颁奖典礼,对此,奖项的创立者、广东省美协主席、广东画院院长许钦松表示,他确实希望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将奖项辐射到全国。


  原标题:研究生作品不比本科生强多少:艺术创作很难突破“天花板”


  近日,“许钦松创作奖”在上海举行了总评决选,60余件来自广东11所目标高校选区和网络(全国)选区的作品,经过评委们的严格审议,评出了本科组和研究生组的年度金银铜奖及两个单项奖——最受媒体关注奖、最受艺术机构关注奖。


  入围作品:王云鹏《山海经·异兽》(雕塑·局部)

入围作品:王云鹏《山海经·异兽》(雕塑·局部)


  “许钦松创作奖”创办于2009年,最初目的是为广州美术学院收藏优秀的学生毕业作品提供经费。去年,“许钦松创作奖”扩大了评选范围,并首度进行全省总评;今年,又把参与评奖作品按来源分成了广东省的目标高校选区和网络(全国)选区两大部分,影响力越发扩大。


  那么,已经举办过八届的“许钦松创作奖”,对于今天国内尚处起步阶段的艺术基金,有着怎样的推动意义?八年来,参评作品透露出当代美术学子的哪些特点?存在什么样的问题?请看参评专家详解。


  透视“许钦松创作奖”:不以个人喜好为标准  获奖作品风格各异


  “许钦松创作奖”今年走出全省范围,扩大到网络选区,并在上海举行颁奖典礼,对此,奖项的创立者、广东省美协主席、广东画院院长许钦松表示,他确实希望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将奖项辐射到全国。


  “国外各种艺术基金很多,但在国内,目前还是初始阶段,尤其是以个人名义设立的创作奖,据我所知,比较有影响的就是‘罗中立奖学金’和专门针对雕塑创作的‘曾竹韶雕塑艺术奖学金’。国家也还没有出台相关扶持政策,鼓励私人拿出精力、资金来培养艺术界的年轻人。不过,‘许钦松创作奖’举办八年来,反馈的结果还是达到预期的,一些获奖的优秀毕业生确实仍在坚持艺术创作,当中有的作品已经开始入选省级展览或其他层次较高的展览,崭露头角。”


  书画家、艺术评论家梁江也告诉记者,在广东艺术界的名家中,此前关山月曾于中国美协设立个人基金,进行过若干次美术评奖。许钦松做的这个创作奖,目标非常明确,就是面向高校青年学子,而且具有持续性,每年举行一次,以此来鼓励学生毕业后不要丢掉艺术,坚持创作,的确是一件好事。梁江表示,尤其值得肯定的还在于整个评奖的规范性。


  “首先由各个学校推荐作品,评委也是各个学校的专业教授,程序公开透明,做到公平、公正。如果让人觉得存在黑箱操作的嫌疑,那好事就会变成坏事,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这一点评委会非常注意;其次,每个学校的获奖者主要由该美院的院长、教授上台颁奖,而不是由许钦松自己独揽颁奖权,这种做法也会让各个学校有强烈的参与感,值得肯定;另外,‘创作奖’对各类艺术风格、样式都很包容,没有以许钦松自己的创作方向和个人喜好作为取舍标准,参评作品类型多样,有传统的,也有前卫的,甚至有的作品比较无厘头……在鼓励艺术语言、风格的多元性方面,很开放。这点非常重要——学生的创作主要就是体现个人的创造力,个人的奇思妙想,如果异类的作品一早被排除在外,恐怕会对他们未来的创作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梁江认为,许钦松自己的艺术创作,业界当然可以有不同的专业性讨论,但在“创作奖”这个事情上,是特别值得倡导的,希望能够带动更多有实力的人来做公益性的艺术基金。“我还曾‘游说’他设立一个全国青年艺术家学术奖,或者美术理论方面的奖项,他也很感兴趣,不过真正落实,还需从长计议。”梁江说。


  研究生组银奖:赵轩弘《角度》(油画·局部)

研究生组银奖:赵轩弘《角度》(油画·局部)


  针砭时弊:鲜有作品让人“惊艳”  雕塑作品异军突起


  “许钦松创作奖”已经走过八个年头,看过这么多毕业生的作品,许钦松对当代美术院校学生的艺术素养、创作水平,有什么样的评价呢?


  他表示,今天的学生有两点非常突出:一是视野开阔,由于资讯发达,大家通过网络、视频,乃至走出国门,能够接触到非常好的作品,因此学生们的吸收能力强,思维很活跃;但也有一个明显的弱点——动手能力比较差。“艺术的‘术’方面不太跟得上思想的高度,有点眼高手低了”。


  另外,许钦松谈到,本届“创作奖”入围作品在风格、样式的探索上较少出现形式古怪、观念先行的东西,先锋性和实验性比较薄弱。“不过,这属于周期性波动,好与不好很难下定论”。


  西方美术史研究专家、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王端廷则认为,按照国际标准来看,本届参评作品中基本没有让人特别惊艳的。“中国整体的艺术观念、美术院校的教学水平,还是会给学生确定一个上限,大家要突破这个‘天花板’,很难。”具体到广州美术学院的毕业创作,王端廷表示,与中央美院相比有着较鲜明的特点——叙事上明显个人化、日常化和微观化,社会历史等宏大主题被冲淡,这反映出学生的自主意识和独立意识较强。此外,本次入围的雕塑作品也比往届多,水平较高。许钦松认为这跟该奖项的影响力扩大不无关系。“雕塑作品费的工夫比较多,材料费用也高,往年好的毕业创作会很快流向市场,今年更大数量留下来参评了。”


  研究生作品未拉开差距  出色作品早就“名花有主”


  本届参评作品中,研究生部分也颇受争议,主要是和本科生作品相比,并未拉开差距。梁江表示,作为评委他都没分清哪些是研究生的创作,哪些是本科生的作品。许钦松也认为,甚至有相当部分本科生作品比研究生的作品还要好。


  对于创作上的“倒挂”现象,许钦松表示,原因在于本科生中的优秀人才,未必都会选择读研究生,而且画得好的学生,也未必就能考上研究生。


  梁江则强调,艺术创作是个人才情、创造力、创作投入程度的综合体现,因此,研究生的作品没有超越本科生,也属正常情况。“西方的普通高校、美术院校,都没有艺术创作方面的博士学位,只有艺术史研究才会设立博士学位,甚至很多高校都不设艺术创作硕士学位。因为艺术不是学术,艺术创作有其独特的规律性,没有进过美术学院的人,也可能做出非常好的作品。”


  王端廷也谈到,国外美术院校大多属于职业教育系统,甚至没有学位之说,毕业生拿到的是一个相当于职业资格证明的合格证。像徐悲鸿、吴冠中到巴黎美院留学,都没有拿到所谓的学位证书,今天巴黎美院也仍然如此。而在中国,大家先入为主地认定博士就比硕士高明,硕士就比学士高明。实际在艺术创作上,倒是有这样一种说法——博士没有硕士画得好,硕士没有本科生画得好。因为艺术创作注重创新,尤其是当代艺术创作,更是反制度化、反标准化的,而学院教育恰恰是知识的制度化、系统化和标准化,这在某种程度上讲,跟艺术创作正好背道而驰。因此,受到的学院艺术教育时间越长,越可能束缚创造力。


  具体到“创作奖”,王端廷也表示,像广州美术学院,由于一些比较出色的毕业创作早就在市场上“名花有主”了,并没有参加评选,因此,未必呈现了研究生创作的全貌。同时,他认为,学生作品直接流向市场,也不是坏事。“社会的认可是评判艺术的标准之一,毕业生的作品能得到藏家的赏识,值得肯定。另外,我始终认为,被社会、市场认可,可以让艺术家更自由地创作。”


转载旨在分享,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用户评论

加载更多+

3D推广
  • 侯晓峰3D艺术画展

  • 王心悟3D美术馆

  • 洪瑞生3D艺术馆

  • 唐勇力3D艺术馆

推荐艺术家
  • 查世煜

  • 于少平

  • 方宋

  • 喻冬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