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过去,我们心中的博物馆是保护文物,其次是研究这些文物,再者才是向公众开放展示。而现在新版《博物馆条例》对照它的前身,对博物馆的三大目的做了次序调整,过去的“研究、教育和欣赏”调整成了现在的“教育、研究...
原标题:博物馆定位教育排首位
过去,我们心中的博物馆是保护文物,其次是研究这些文物,再者才是向公众开放展示。
2015年3月20日起施行的《博物馆条例》的出台对博物馆事业发展纳入法治轨道具有重要意义。而将新版《博物馆条例》对照它的前身,对博物馆的三大目的做了次序调整,过去的“研究、教育和欣赏”调整成了现在的“教育、研究和欣赏”,与国际上对博物馆本身的定义接了轨。
这个对“博物馆”定义的细微修正,博物馆“教育”功能的升格,引导着博物馆做好对外服务与公众教育的工作——无论是上海博物馆的东馆的修建、故宫博物院扩容开放空间,还是国际博物馆的发展趋势,尽力为与观众建立更通畅的沟通渠道,吸引更多的观众走入博物馆,分享全人类的文化遗存,让传统文化得到传承。
我们欣喜看到了,近年来许多博物馆加大力度与公众互动,开讲座,搞活动,提供各种展览的配套服务,在文化衍生品开发上下很多功夫。故宫知识讲堂开展过各种丰富有趣的实践动手活动,如绘龙袍,串朝珠,抄诗句,做托片等等,让孩子们空手而来,满载而归。在上海博物馆也能计划开放文物修复过程供观众参观。这些举措,都是博物馆俯下身子在和公众打了招呼,欢迎公众更多地亲近博物馆。
(责任编辑:王三秀)
转载旨在分享,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