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学科升级与学科建设——设计学学科发展研讨会”6月7日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举办。围绕“设计学学科升级的宏观思考”、“设计学学科建设的地域性思考”等议题展开研讨。同时发布了《中国高等学校设计学学科教程》。
原标题:高校设计学教育体系亟须调整
6月7日,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和中国装饰杂志社主办的“学科升级与学科建设——设计学学科发展研讨会”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举办,来自全国140多所院校的近400名专家、学者和一线的教师,围绕“设计学学科升级的宏观思考”“设计学学科的支撑体系”“设计学学科建设的路径思考”和“设计学学科建设的地域性思考”等议题展开了研讨。
2011年,设计学升级为国家一级学科,但3年来,国内高校的设计学教育体系在现实中仍未作相应的调整。设计学学科如何与科技结合、设计学学科师资如何组成、专业特色如何凝练、教育体系如何构建等诸多问题都亟需解决。
“信息交互技术对于设计教育的影响前所未有,我们在这方面的准备不足。”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郑曙旸说,“全球设计化背景的竞争激烈,如果看一下中国知名企业的首席设计师来源你会发现,他们基本上是国外背景,或是有在国外发达国家受教育的背景,因为设计师的价值观念和设计导向最终决定了最终产品。我们落后于时代的设计教育和教学方法,需要大家深思。”
中国学术学院设计学院院长吴海燕在高校的调研中发现,我国的设计理念非常落后,没有随着社会发展和现实中的热点进行完善,以致出现了大量有缺陷的设计。“尽管我国的高等艺术院校在不断邀请世界各国的优秀设计师、教授、工程师等前来讲学,但很多是同质化的东西。”吴海燕说,要构建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适应时代发展的高等教育设计体系,各地区、各高校应根据自身的地域特点、自然资源,产业资源、历史资源、学科资源等来构建学校特色,不能大专、本科、研究生的课程设计差别不大。同时,设计教育的教师应该多元化,至少一半应该从相关学科进行配置。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院长鲁晓波也认为,设计学是基于艺术和科学整体交叉观念的学科,学科升级对设计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高等院校应密切围绕全球化、信息化时代的要求,积极寻求变革。“我们要积极探索转变艺术与设计人才的办学模式和培养方式,建立适应时代需要、需求的,与知识结构和艺术人才相适应的艺术教育体系。”鲁晓波说。
当天,由中国高等学校设计学学科教程研究组编著的《中国高等学校设计学学科教程》同时发布。
转载旨在分享,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