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德拍卖
新闻 > 艺术教育 > 正文

张雄艺术网 http://www.zxart.cn发布时间:2014-06-10 来源:南方都市报
标签:

原标题:“学院新艺术”开展,探索艺术教育新模式


<p><br /></p>


 

      6月6日下午,由文化组织“学院力量”主办的“学院新艺术——— 第一季”展览在深圳罗湖美术馆开幕,本次展览由知名策展人、《当代美术家》主编俞可策展,由当代知名艺术家方力钧、苏新平、庞茂琨作为导师与他们推荐的22位青年艺术才俊共同参与。近百件涵盖油画、装置、多媒体影像、水墨体裁的作品,体现了学院师生“互补合作”的新颖艺术教育模式,与以“技法模拟”、“师讲生听”为主的传统艺术教育彻底划清界限。展览将持续至7月6日。

 

      本次展览中的三位导师既在艺术界享誉盛名,同时又与传统艺术学院的“体制”保持着若即若离的关系。譬如,苏新平是扎实的北方教育体系中央美术学院的代表,身处四川美术学院的庞茂琨带有一种“体制”与“自由”混杂的多元气息,而方力钧则是一个游离于传统学院体制之外的在野艺术家。由于成长背景、知识结构、观念体系的差异,三位艺术家各自发展出了不同的教育主张。他们按照自己的眼光选择、指导青年艺术新锐的创作,各自形成不同的风格与创作倾向。

 

      多媒体思维对新生代艺术家的影响,在本次展览中亦有所体现。田晓磊作品以三维动画为手段展开创作,利用电脑技术制作抽象画,在展览大厅呈现出了8米乘以3米的恢弘投影,颇具震撼效果;张钊瀛运用多种物料及艺术媒介,塑造了一个“剧场”来展现自己的思考,此外,张琳、田琦、潘泓钢、林海容等也在用前卫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创作心境。在他们的作品中,看不到传统教条化、填鸭化艺术教育所残留的痕迹。

 

      开幕式当天,深圳美术馆艺术总监鲁虹还进行了题为“数码时代下的当代艺术”的主题讲座。新媒体、新生代艺术家、学院力量如何形成默契配合,数码时代下的创作观、艺术观等议题也成为了讲座的讨论核心。

 

      本次展览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学院成果展”,而是要通过展览探索新的艺术教育模式。正如策展人俞可对南都记者所说:“在上个世纪中期之后,后现代艺术和全球化的进程一起开始摆脱它所有的限制,经济在世界范围内发展,艺术也打破所有的界限开始任意驰骋。艺术史、艺术现象的剧烈变化及艺术语言的快速丰富,造就了艺术这门学科的日新月异,而这种变化极大地影响了艺术教育这个本体。西方的学院艺术教育已开始向观念化并轨,而中国的学院艺术教育目前依然沿袭传统的艺术分科及技能教育。在艺术媒介的运用如此丰富的今天,传统的媒介分科教学是否还具有代表性和对艺术的概括性?传统媒介延伸出的美学是否能完全对应现在的艺术现象?我们在这里以艺术教育为引,以类别丰富的艺术作品为面,来共同思考艺术教育以及新的艺术现象之间的关系。”


(责任编辑:王三秀)

转载旨在分享,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用户评论

加载更多+

3D推广
  • 侯晓峰3D艺术画展

  • 王心悟3D美术馆

  • 洪瑞生3D艺术馆

  • 唐勇力3D艺术馆

推荐艺术家
  • 查世煜

  • 于少平

  • 方宋

  • 喻冬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