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15000只小黄鸭组成的8米巨型“大鸭梨” ,在上海城市中心区展出一周即被游客“顺走”大半小黄鸭,惨遭“剥皮”。各种各样的“顺手牵羊”事件是否值得我们反思?
原标题:救“大鸭梨”需从德育美育课开始
【事件】一万五千只小黄鸭组成巨型“大鸭梨”,展出期间被“顺走”大半
【观点】补上审美缺失这一课,才能减少类似的“哄抢”
15000只小黄鸭组成的8米巨型“大鸭梨” ,在上海城市中心区展出一周即被游客“顺走”大半小黄鸭,惨遭“剥皮”。因为“鸭梨”与“压力”同音,这件“大鸭梨”作品本是希望通过一种轻松可爱的方式,呼吁关注现代人在快节奏生活中面临的种种压力,学会释放,不料如今它自己先“压力山大”起来。面对这样的黑色幽默,除了谴责游客的公德心乃至部分国人的文明素质,是否还有更多值得我们反思的地方?
近年来,各种各样的“顺手牵羊”事件不绝于耳:山东沂蒙近万斤供品煎饼被游客哄抢一空、安徽蚌埠上万盆撤展菊花遭市民哄抢、合肥百只白鸽放生后被哄抢、京昆高速发生车祸柴油罐车泄漏被哄抢……最近的一则新闻则是,端午节期间黑龙江哈尔滨一家电器商场赠送氢气球遭哄抢发生爆燃。看起来,哄抢之物,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他们做不到。而每次这类事件发生,都会在网上引起一片关于国人素质的大讨论。这次也不例外。
只不过,这次的“大鸭梨”事件仍有一些特别值得关注的地方。首先,“哄抢”对象不再是煎饼、菊花这样的普通物品,而是一件艺术品。其次,很多孩子参与到了其中,比如一张网友拍下的照片上,五个孩子趁着夜色堂而皇之爬上“大鸭梨”底座,伸手去拔小黄鸭;一名记者在采访中甚至亲眼目睹两名年约10岁的孩子相互配合“顺走”小黄鸭——其中一人趴在“大鸭梨”正面隔离带上吸引保安注意,另一人乘机绕到保安视线盲区偷偷拔走两个小黄鸭。小鸭子可爱,小孩子喜欢,自然可以理解,但是面对一件构思精巧的艺术品,没有一点欣赏之意、没有一点爱惜之心,反而肆意破坏,还是让我们感到诧异。“美具有引人向善的作用和力量。”柏拉图的名言,在这里似乎失去了作用。
按常理来说,观者来到一件艺术品面前,即使不能立即生出敬畏之情,起码也会有爱美之意,并希望将这种美和情感与人传递、与人分享。按照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的话说:“对于美的欣赏可以使人变得高尚起来。美能唤起人的善良感情,如同情心、忠诚、爱、温柔等。感情会在人的行为中成为一种积极作用的力量。”可惜,在“大鸭梨”事件中,诸多的游客,包括一些孩子,失去了审美的心态,事实上也失去了审美的能力,在面对这么一件艺术品时,完全想不到该有的“美”,进而做不到该有的“善” 。尽管审美缺失不是“大鸭梨”惨遭“剥皮”的罪魁祸首,但国人,尤其是孩子若事先补上了这一课,必能在很大程度上减少损失的程度。
有一种观点认为,一些人拿走小黄鸭并无恶意,只是拿回家自己玩玩而已,没有必要太上纲上线。但“独乐乐不如众乐”,为了自己玩一个小黄鸭,就不让别人看完整“大鸭梨”,至少也是私心作祟。中国美育的倡导者蔡元培先生曾经说过:“人类共同之最高目的,不外乎人道主义,而人道主义的最大阻力,是人的专己性。而美感具有超脱和普遍的特性,实为专己性之良药。”良药苦口利于病,更何况,治疗公众在“大鸭梨”事件中恶劣表现的良药,是“美”而不是“苦”。如今,主办方已经发出“救救大鸭梨”的呼声。其实,要救的,何止是一个“大鸭梨”,还有我们的公德与素质,以及我们的审美心态和审美能力。
(责任编辑:王三秀)
转载旨在分享,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