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福州安泰社区合唱团成立于两年前,福建省艺术馆当时在安泰文化服务中心设立艺术扶贫合唱培训基地。在培训基地帮助下,一年后,20多个虽看不懂简谱却热爱唱歌的安泰社区居民走到一起,成立了安泰社区合唱团。该合唱团...
福州安泰社区合唱团成立于两年前,福建省艺术馆当时在安泰文化服务中心设立艺术扶贫合唱培训基地。在培训基地帮助下,一年后,20多个虽看不懂简谱却热爱唱歌的安泰社区居民走到一起,成立了安泰社区合唱团。该合唱团今天已经发展为有70多人、能合唱4个声部的当地知名“草根合唱团”。
4月18日上午,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福州三坊七巷旁乌山南麓的安泰文化服务中心内,传来安泰社区合唱团用福州语演唱的歌曲《日头出山我妹后生》的优美旋律,吸引了大量观众。参加这场国家文化创新工程项目“福建艺术扶贫工程”汇报演出的,还有福建艺术职业学院学生表演的两个舞蹈节目、福州市艺术学校学生的闽剧表演等,而表演者都是“艺术扶贫”的受益者。
记者在演出现场了解到,参加演出的闽侯县白沙中心小学艺术扶贫语训班诗朗诵扶贫教师林徐源,毕业第一年就负责包干只有8个学生的白沙镇梧桐下小学,每次上音乐课他都带着孩子在操场的旗杆下唱歌。他说:“希望我的学生长大以后,哪怕务农,也是一个会唱歌的农民。”林徐源的艺术扶贫梦,是“福建艺术扶贫工程”实施中,所有艺术扶贫教师的共同梦想。
据福建省艺术馆馆长陈秀梅介绍,“福建艺术扶贫工程”至今已开展10年。截至去年底,全省已有88个文化馆参与,213所偏远山区小学成为艺术扶贫基地,600多名文化馆专业人员常年坚持授课,1000多名志愿者参与艺术扶贫工作,举办各类艺术兴趣班360多个,受益学生近70万人次,有500多个孩子在各类艺术比赛中获奖,1000多个孩子参加各级文艺汇演,不少孩子具备了升入艺术学校深造的条件。
“福建艺术扶贫工程”成为迄今为止福建省开展的规模最大、范围最广、时间最长、影响深远的公益性文化活动,探索了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新模式。据了解,2011年4月,福建“艺术扶贫机制建设”入选全国首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2013年11月,在首批验收通过的45个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中脱颖而出,成为9个优秀项目之一,对福建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提升起到了良好引领作用。
专程前来考察的文化部科技司、公共文化司有关负责人和公共文化服务领域专家一行5人组成专家组,在实地走访、细致验收后表示,“福建艺术扶贫工程”开展10年来,积极发挥全省文化馆力量,为贫困山区儿童、社区居民输送艺术教育建立了一套比较有效的工作机制,该项目不断开拓新思路,组织管理规范,一致同意通过项目验收。
在验收会现场,有关专家围绕“福建艺术扶贫工程”进一步做好做实,积极研讨并提出了相关意见和建议。专家认为,要坚持工程实施机制与经费保障的延续和创新;扩大艺术扶贫的参与群体,使其成为运用社会各界力量和资源的慈善工程;提升艺术扶贫教师专业水平,拓宽渠道,让更多高雅艺术成为参与扶贫工程的重要部分,提升艺术扶贫的内涵与水准。
文化部公共文化司司长张永新认为,“福建艺术扶贫工程”实施需要加强与当地教育等相关部门的合作,将工程做成一个集纳社会力量的平台,同时带动文化志愿服务的日常化、制度化,并将培训与优秀文化艺术资源结合,将艺术精品、高水平艺术院团的演出通过扶贫工程送到千家万户。福建省文化厅副厅长陈朱说,希望艺术扶贫不局限于把孩子培养成艺术人才,而把这次验收通过作为新起点,更多地惠及民众,提升公民的文化素养。
(责任编辑:王三秀)
转载旨在分享,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