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德拍卖
新闻 > 艺术教育 > 正文

课堂引入3D打印 艺术创作“立等可取”

张雄艺术网 http://www.zxart.cn发布时间:2014-04-10 来源:南开新闻网 作者: 吴军辉

摘要: “中国风版”的变形金刚长什么样?南开大学文学院艺术设计系的青年教师张旺不仅用数字中国画技术画出了“中国风版”的变形金刚,而且潜心一年多为“擎天柱”设计了“黄金战甲”。“中国风版”的变形金刚一出,便走红...



课堂




3D打印技术



“中国风版”的变形金刚长什么样?南开大学文学院艺术设计系的青年教师张旺不仅用数字中国画技术画出了“中国风版”的变形金刚,而且潜心一年多为“擎天柱”设计了“黄金战甲”。“中国风版”的变形金刚一出,便走红网络,引来无数金刚迷的追捧,而张旺老师为“擎天柱”设计的“黄金战甲”也用时下最流行的3D打印技术做出了“样衣”。

  

记者在位于范孙楼的数字中国画实验室见到了这件刚刚打印出来的缩微版“黄金战甲”。由于目前还不是最终版,所以使用的看上去有些透明的光敏树脂材料。尽管如此,战甲精巧的造型、细致的工艺也令人称奇。这件“黄金战甲”高10厘米,宽7厘米,和一个马克杯的大小相当,发丝粗细的精细纹饰也被3D打印技术完美呈现。

  

“成品将做成30厘米高,23到26厘米宽,也会选择更有质感的打印材料。”张旺介绍,“这件作品仅建模就用了半年多的时间,设计大概用了一年多。”他介绍,从数字模型到实物3D打印的过程只用了6个小时,而使用传统手工工艺,可能要耗时数年,而且精细程度也很难达到3D打印的水平。

  

这件作品还有一个极具中国风的名字——传世佛魔,源于好莱坞大片《变形金刚》的英文名字“Transformers”。张旺是个地地道道的变形金刚迷。“初中的时候,迷变形金刚迷得不得了。最开始喜欢‘擎天柱’,但后来钢索出来了,又迷恋上了钢索,觉得钢索太痛快了。”张旺说,一直想把变形金刚与数字中国画结合起来。

  

没过多久,张旺的“中国风版”的变形金刚就诞生了。通过数字中国画技术画出的“擎天柱”不再只是冰冷的钢铁,而是穿上了中国古代的战袍,造型刚毅中透着柔和,具有十足的东方神韵。战袍的颜色是传统的中国红,而“擎天柱”身上蓝色的元素也被转换成了中国传统的青色。“擎天柱”的散热片,被改造成了腹甲和腿甲。

  

“当时做‘擎天柱’大概花了半年多的时间,‘擎天柱’画出来之后,我就顺手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又把‘威震天’画出来了。”张旺指着电脑中两幅“中国风版”的变形金刚说:“瞧,‘擎天柱’胸前的两片亮甲,原本是车窗,但和中国战袍中的明光甲多像;威震天还拿着降魔杵!”

  

说起这套“黄金战甲”,张旺感慨地说,是3D打印技术让他为“擎天柱”设计如此威武精细的“黄金战甲”成为可能,而他研究的这种数字技术和3D打印结合起来,也有望在文物复原、珠宝设计等领域有所作为。

  

“3D打印技术对于艺术创作的光感、细节以及精细程度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课堂上,学生可以看到我的每一个创作、修改环节,他们会有比较直观的感受和理解。也是学生开拓视野的过程。”张旺说,“以前我们追求提高艺术创作的自由度,将传统的雕塑、绘画变成数字模型输入到电脑。现在我们又向前进了一步,通过3D打印技术,实现作品的局部修改,极大提高了效率,也让艺术作品更趋完善”

  

张旺介绍,目前,北京一家拥有3D打印技术的公司正有意与南开大学数字中国画创作研究中心合作,未来南开学生有望在课堂上实现从数字设计到实物制成的3D打印全程体验。


(责任编辑:王三秀)

转载旨在分享,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用户评论

加载更多+

3D推广
  • 侯晓峰3D艺术画展

  • 王心悟3D美术馆

  • 洪瑞生3D艺术馆

  • 唐勇力3D艺术馆

推荐艺术家
  • 查世煜

  • 于少平

  • 方宋

  • 喻冬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