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据伦敦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V&A)的策展人们说,他们馆藏中的大多数中国画都是赝品。这就解释了在上个月闭幕的大展“中国画代表作大展:从700年到1900年(Masterpieces of ChinesePainting700-1900)中为什么没...
V&A馆藏部分中国书画被鉴定为赝品
伦敦。据伦敦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V&A)的策展人们说,他们馆藏中的大多数中国画都是赝品。这就解释了在上个月闭幕的大展“中国画代表作大展:从700年到1900年(Masterpieces of ChinesePainting700-1900)中为什么没有任何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的藏品。在展览中展出的79件作品中,仅有3件是来自英国的藏品,而且均出自大英博物馆。
赝品源于鉴定水平有限
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的一位女发言人指出,除了外销水彩画,他们还收藏了70件明清时期(1368-1911)的画作。在这70件作品中,有25件如今被认定为赝品,还有30件的真假尚无定论,另有15件被认定是真迹。陈列展览的仅有3件作品,在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的崔美术展馆(Tsui Gallery)中。
前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策展人,现为剑桥大学教授的克雷格· 克鲁纳斯(Craig Clunas)解释说,大多数被认定为赝品的画作都收藏于19世纪晚期到第二次世界大战这段时间。当时鉴定的标准等级还没有那么高,此外还有很多盲目看好的因素。直到20世纪70年代,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才开始聘用懂中文的策展人,这对理解分析印章和题跋都十分重要。
在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收藏的赝品中,有一幅是获赠于1953年的山水画作《山中访友记》(Visitinga Friend in theMountains)。这件作品的署名好像是李昭道。李昭道的创作主要集中于公元713至741年。而这幅画至少是800年后(大约为1550-1600年),在苏州仿造的。这幅画作有很多印章和题字,很明显有辉煌的收藏历史,但如今被认定为赝品。中国的藏家很看重印章和题跋,因此仿造者似乎花了更多的心思在印章和款识上,而不是在作品本身。
转载旨在分享,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