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国际艺术品拍卖行业增速放缓,而国内艺术品市场出现近五年来最大的失落,使得艺术品拍卖需要寻求更好的业务增长渠道。互联网的发展迅猛,而线上艺术品拍卖市场规模依然较小,可挖掘空间非常可观。前瞻分析认为,艺术...
“双十一”、“双十二”大战的硝烟尚未散尽,电商们又在艺术品网购领域“开战”了。
近期,苏宁易购和国美在线几乎同时开设了在线艺术品的相关频道,也希望在这个市场分得一杯羹。苏宁易购号称将以此为开端,逐步上线3C、家电等日常消费品拍卖专区,而国美在线的“国之美”则提出打造“时尚生活艺术品第一交易空间”,为买家提供更多相关资讯及定制艺术品的个性化服务。
事实上,艺术品在线出售和购买并不是什么新鲜概念。早在1995年,美国就成立了第一家艺术品电子商务artnet.com,被看作是艺术品电商新交易模式的伊始。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裂时,嘉德在线上线,揭开了中国艺术市场电商时代的序幕。近年来,淘宝、亚马逊等电商企业“反向”进入艺术品领域,进一步开拓了国内的艺术电商市场。
文化部文化市场司发布的《2012中国艺术品市场年度报告》显示,2012年我国艺术品市场的整体发展下降,市场交易总额为1784亿元,同比下滑15%;但艺术品网上交易额则同比上涨50%,至18亿元。正是看准了艺术品电商市场的上升趋势,苏宁、国美这两家刚刚开展电商业务没多久的传统连锁零售企业,有点儿“急不可耐”地做起艺术品电商这门全新的生意。
总体来说,艺术品电商大致可归为四种模式:一是网上画廊或实体画廊建网店;二是网上拍卖;三是网站为买卖双方提供交易平台;四是由网站征集作品并出售的网上商城。苏宁易购的在线拍卖属第二种,“国之美”则是第三种。那么,传统家电零售商的进入能否开辟一条艺术品在线销售的新战线呢?
国美的“国之美”拥有独立的域名,其特色业务在于“体验中心”和“艺术品定制”。消费者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向艺术家提出要求,定制属于自己的专享艺术品;而在“体验中心”,消费者还可以把预选的艺术品置于页面模拟的家居环境中,先行体验,再决定是否下单购买。此外,“国之美”还承诺“假一赔十”,其充足的底气来源于已签下数百位知名艺术家,并与知名艺术机构、院校合作。
与“国之美”推出的在线销售概念有所不同,苏宁易购主攻“在线拍卖”,拍品涵盖中国书画、当代艺术、古董珍玩、珠宝尚品等四类,并可提供“代理出价”与“物品鉴定”两项服务。其中,“代理出价”指买家在填写并确认自己可接受的单次加价幅度与最高出价额度后,即便本人不在线,既定程序也可以帮他完成竞价。至于“物品鉴定”,则是买家在拍到物品后,可通过拨打鉴宝热线,预约专家作相关鉴定。
看得出来,两个网站都下足了工夫,但是艺术品电商整体都还不够成熟,让人担心的事儿还是挺多的。首先,鉴定真伪是整个艺术市场面临的主要矛盾,在艺术品电商范围内也同样存在。其次,艺术品物流和保险系统不成熟也是艺术品电商的主要门槛和难题。由于艺术品的特殊性,缺乏专业训练的送货人员容易对艺术品造成损坏,而一些价值比较高的艺术品需要保险体系护航,但是国内的艺术品保险行业还处在起步阶段。此外,艺术品电商的在线支付系统建设和担保能力也是个大问题。
此前,针对淘宝大举进军艺术品拍卖领域,市场上就曾有不同声音出现。保利、嘉德纷纷开启和淘宝的合作以表明他们的态度,但上海鸿盛拍卖的董事长赵涌则公开在其微博上表明,鸿盛绝不会和淘宝网合作,他的理由是“艺术品价值除了外形,更重要的是内涵,一旦与商品在同一商业平台出现,会让用户只留下一个形的价值,艺术、文化内涵尽失。”
不过,卖家电、卖服装和卖艺术品完全是不搭界的两个领域,艺术品拍卖能否上得了电商这艘“新船”,恐怕还有待市场考量。但是,无论采取何种联姻方式,互联网和艺术品交易的跨界融合已是大势所趋。
转载旨在分享,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