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德拍卖
新闻 > 市场资讯 > 正文

巨额艺术品税阻碍文物回流 佛像税费收半亿

张雄艺术网 http://www.zxart.cn发布时间:2014-01-27 来源:大洋网-广州日报 作者:金叶

摘要: 2013年,随着中国藏家在海外市场的“高歌猛进”,艺术品税带来的问题也日渐激化:大连在香港苏富比花1.86亿元拍得“明永乐鎏金铜释迦牟尼佛坐像”的广东藏家郑华星,如今也在为超过半亿的税费大为头疼……艺术品税为...



北宋绘画《孔子弟子像》流落海外数十年,于2002年被中贸圣佳拍卖公司征集回国,后被首都博物馆以超低价提前收购。


明永乐鎏金铜释迦牟尼佛坐像


毕加索 《两个小孩》


  2013年,随着中国藏家在海外市场的“高歌猛进”,艺术品税带来的问题也日渐激化:大连万达在纽约花1.72亿元买下毕加索作品《两个小孩》,要想回国还得再缴纳近4000万元的税费,而在香港苏富比花1.86亿元拍得“明永乐鎏金铜释迦牟尼佛坐像”的广东藏家郑华星,如今也在为超过半亿的税费大为头疼……艺术品税为何如此之重?百般诟病之下,其未来的状况又将如何?


  巨额关税“有百害而无一利”


  去年10月,在香港苏富比四十周年秋季拍卖会上,海外回流的“明永乐鎏金铜释迦牟尼佛坐像”被广东藏家郑华星以约2.36亿港元(约合人民币1.86亿元)拍得,但直到现在,郑华星仍旧为该佛像的巨额税费大感头疼。他告诉记者,该尊佛像目前已以“借展”名义入关,但因为没有交税,在国内待半年之后还得被“请出去”——除非交一笔超过半亿的税费,才能获得在国内的“永久居住权”。这笔税费让郑华星难以接受。“我觉得自己是在作贡献,尽自己所能帮助海外重要文物回流。不表扬、不提供便利也就罢了,怎么还‘坐地打税’呢?”


  郑华星目前想通过“捐赠”来解决僵局。“把佛像捐到大的寺庙,一个让大家都可以瞻仰、欣赏、朝拜的地方,发挥佛像真正的意义。”他告诉记者,统战部正为此事出面协商。“但这涉及到立法的问题,要通过人大批准。”而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拍卖研究中心主任刘双舟告诉记者,我国没有关于捐献文物就可以免交关税的明文规定。“根据我国《公益捐赠法》的规定,公益捐献是可以抵税的,但文物艺术品究竟值多少钱又很难折算,所以操作起来比较困难。”


  郑华星碰到的问题并非孤例。记者了解到,刘益谦花5037万元人民币买下的苏轼《功甫帖》,目前虽然已经运回上海,但也是以“借展”的名义入境的。而有一些买家甚至已经放弃了将文物带进国门的努力。一位目前国内颇有实力的古代书画藏家告诉记者,为了不给自己找麻烦,他在海外购买的古代书画,目前都存放在艺术品零关税的新加坡等地进行保管。


  资深藏家梁晓新对记者表示:“从任何一个角度看,国家都应该鼓励文物艺术品回流才对,而不应该设置人为障碍。它等于在鼓励文物都不要回国,艺术品也少往我们这里来,或者是通过非法的途径进来。这实在是有百害而无一利。”


  高税率“逼迫”大量交易转入地下


  对艺术品征收关税及相关税的制度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存在了。目前,艺术品和收藏品及古物同属于关税税则中的“第二十一类”。


  根据其规定,国内藏家或者拍卖行,如果从海外购买、征集文物,入关时需要交两种税:艺术品关税及增值税。若是从与我国签订最惠国待遇条款的国家进口,艺术品关税为12%,该税率在2012年下调为6%,但17%的增值税一直没变。“增值税按理应该过关之后在交易环节征收,但我国目前规定在海关进行预征。如果收藏者捐献给博物馆,按理说可以冲抵税收,但我没听说这样的先例。”刘双舟说。


  据记者了解,这条已经存在了几十年的法规,长期以来在操作上都“非常宽松”。1995年海关还曾制定过“旅客自带自用物品进关,登记以后可以复出境”的鼓励文物回流的政策,使得数以万计的海外文物畅通无阻地直入国门。但这一切在2012年发生了逆转。当年4月,中国海关突然发起猛烈的艺术品查税行动。艺术品税带来的种种问题由此白热化。几乎没有人会心甘情愿掏巨额税费,由此在实际中出现很多“避税”的方法:比如说,从非最惠国转到最惠国入关,关税可以从50%下降到6%;把原件填报为复制品,税费也可以大幅减少;最常见的是“化整为零”,由个人随身携带入关。“按照规定,这样也应征收关税,但在操作上没法进行。因为海关没有鉴定、估值的能力,只好视为‘礼品’让带进来。现在拍卖公司搞海外征集,也会签订协议,通常让卖家或委托人自己将文物艺术品带进关来。”刘双舟告诉记者。

上一页12下一页

转载旨在分享,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用户评论

加载更多+

3D推广
  • 侯晓峰3D艺术画展

  • 王心悟3D美术馆

  • 洪瑞生3D艺术馆

  • 唐勇力3D艺术馆

推荐艺术家
  • 查世煜

  • 于少平

  • 方宋

  • 喻冬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