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诺家族归还鼠首兔首
4月,在法国总统奥朗德访华期间,法国皮诺家族表示已从文物原持有人手中买下圆明园鼠首、兔首,并向中方表明无偿捐赠的意愿。此举受到中方欢迎,6月圆明园青铜鼠首兔首被正式归还中国,入藏中国国家博物馆。此次捐赠的鼠首、兔首是北京圆明园流失的十二生肖青铜像中的两件。2009年,这两件兽首曾在法国巴黎被拍卖,中国人蔡铭超在法国巴黎拍下了圆明园鼠首和兔首。随后表示不会付款,此事一时间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
就在两件兽首回归过程中,国博副馆长陈履生的一条微博再次引发热议:“圆明园十二生肖水龙头只是见证圆明园被外国列强掠夺、焚毁的历史见证,一上拍卖会就被称为‘国宝’欠妥,特别是把外国人做的水龙头称为‘国宝’,更是欠妥,对它们的艺术性应该有一个基于中国美术史的正确认知。”
【点评】皮诺家族的“善举”引发外界猜测,一种说法是为其旗下的佳士得和奢侈品集团拓展中国市场。陈履生的微博虽然引起争议,却点出了许多国外拍卖机构“满足中国人的爱国愿望”的一贯办法。爱国没错,善举也值得肯定,理智却是我们最缺少的。
中国艺术家“扎堆”威尼斯
第55届威尼斯双年展开幕后的6月让中国当代艺术界笼罩在“威尼斯”的话语之中,以威尼斯双年展之名奔赴参展的中国艺术家数量空前,人们对“中国艺术家扎堆威尼斯”现象的关注超过了双年展本身。
威尼斯双年展曾对中国当代艺术家走向世界产生过重要作用,近两届中国艺术家扎堆威尼斯,以各种方式举办平行展、外围展等却受到了广泛质疑。有评论家指出很多中国策展人和艺术家宣称自己通过了双年展组委会的严格审核,实际上只要向主办方缴纳费用,就可以在展览上使用双年展的标识,并出现在双年展官方目录上。而且组委会对策展的审核,并不是基于艺术中的学术标准,甚至有很多申请时提交的方案和实际的展览完全不同。
【点评】 中国当代艺术家早期赴国外参展,似乎总带有一种“为自由”的悲情,但当今年大批中国艺术家来到威尼斯参加各种正规或外围展览时,他们的动机说穿了就是为商业。威尼斯变了,还是因为中国艺术家变了?
冀宝斋“山寨文物”雷人
7月,作家马伯庸一篇题为《少年Ma的奇幻历史漂流之旅》的博文让河北冀宝斋博物馆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博物馆中年代穿越、造型奇异的藏品让人忍俊不禁。藏品中有“雍正年制”的金陵十二钗大缸、唐五彩人物纹筒瓶、分公母的青花釉里红描金十二生肖等。而在博物馆对外的宣传中,曾有一系列专家“亲临鉴赏”,并“肯定赞扬”。
在舆论的广泛关注下,冀州市通报对媒体关注的问题和质疑展开调查,冀宝斋博物馆闭馆整顿,摘除科普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所有授予的牌子。10月28日,曾陷入“山寨藏品”争议的河北冀宝斋博物馆馆长王宗泉在家中因心脏病突发去世,终年68岁。
【点评】冀宝斋的收藏一经网上传播便“雷”倒众人,人们难以理解这种文物制作的逻辑和文化背景,更不理解当初科普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牌子是怎么挂上去的。曾经引以为傲的村级博物馆成了全民笑柄。这件事并不只是因为有些人没文化,而是包括相关部门在内没人真的把文化当回事。
万达收购“毕加索”
11月4日,万达集团在纽约佳士得以2816.5万美元(折合人民币1.72亿元)竞得毕加索作品《克劳德和帕洛玛》(又名《两个小孩》),成为当晚让·克鲁吉耶尔收藏专场的亮点。万达今次不惜重金购下毕加索作品,价格超出估价一倍多,成为全场最贵的拍品。作为中国知名企业进军艺术收藏界,万达此举也吸引了世界的目光。
随之而来的是业界不断的争议之声。有人认为借收藏西方经典绘画以走向世界艺术市场,毕加索是不二之选。但更多人认为万达当了一次“冤大头”。 有批评家指出,当前中国人收藏西洋艺术的形势并不乐观。“钱不是问题,问题是国内藏家缺乏艺术史训练,对艺术价值的判断能力也成问题。”
【点评】做地产、做足球、做电影……这些年王健林的万达钱赚得足,忙得不亦乐乎。拍卖市场上的数字总能吸引到不明就里的人们的眼球,中国人如何收藏西洋艺术是个问题,万达究竟想做什么是另外一个问题。
沈桂林欠债10亿“玩失踪”
12月,上百名投资客集中在海南泰达拍卖有限公司、海南泰特典当有限公司的办公室,一边向警方提供相关证据,一边焦急打听着两家公司的法人代表、董事长沈桂林的去向。“海南工商联副主席沈桂林涉嫌非法集资‘失踪’”的消息被迅速传播,引起人们的关注。据报道,沈桂林涉及债务预计超过10亿元人民币,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警方正在侦办此案。
媒体披露信息显示,沈桂林拥有多重身份:省政协委员、工商联副主席、拍卖协会会长、收藏家协会会长等,经营有拍卖、典当公司,其投资的“美丽道国际艺术机构”则在画廊界颇受好评,而这些正是沈桂林容易借到钱的重要因素。
【点评】过一段时间,沈桂林“失踪”事件会有一个结果,这则新闻也会淡出人们的视野,但估计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头衔效应”对于中国艺术界的投机者而言都是谋利的“妙招”。
《功甫帖》真伪事件
9月,上海藏家刘益谦以822.9万美元在纽约苏富比拍卖会中拍得苏轼《功甫帖》。但上海博物馆书画研究部相关研究人员鉴定这件《功甫帖》是伪作。12月21日,上海博物馆书画研究部3位研究员将这件《功甫帖》鉴定为“双钩廓填”的伪本。上博研究员指出,这件拍品钩摹自晚清鲍漱芳辑刻的《安素轩石刻》,另有发现若干破绽能佐证其并非《功甫帖》原作,而是在晚清期间从拓本钩摹而来。
争议另一方,纽约苏富比坚称经手的《功甫帖》是真迹。收藏家刘益谦则对媒体表示,在竞拍该作品前曾请专家做过鉴定,并无真伪之疑。目前是上博的一家之言,如若所有专家都认同,会与苏富比进行交涉甚至退货。
【点评】 徐悲鸿伪作?齐白石伪作?苏东坡伪作?……拍卖市场引人注目的“亿元时代”,真假成了最让人头疼的问题。拍卖不保真,专家说假话,更大的问题是:有多少人真正关心作品本身呢?
转载旨在分享,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