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德拍卖
新闻 > 市场资讯 > 正文

王世襄旧藏的品牌效应

张雄艺术网 http://www.zxart.cn发布时间:2013-11-23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黄辉

摘要: 在市场上,“王世襄旧藏”已成为藏界符号,每次出现王世襄旧藏藏品时,都会引发市场的热烈追捧,王世襄旧藏带来的品牌效应和市场效应便在情理之中。

  小物件凸显出的大文化

  在王世襄的藏品中,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两件家具,其中,明末清初黄花梨琴案是王世襄收藏的第一件明式家具,家具原本是一张画案。古人在教琴的时候讲究两人相对,相互观察对方的指法。为了方便夫人袁荃猷向管平湖学琴,王世襄将这张画案创新性地改造成了琴桌。1995年,王世襄得到两块非常大的花梨木,此后亲自设计、由明清家具专家田家青制作,完成了一张异常简洁的花梨木独板大画案,王世襄生前对这张画案极其喜爱,还撰写了《案铭》并刻于案上。最终,明末清初黄花梨琴案和花梨木独板大画案分别以517.5万元和1265万元成交。

  在拍卖场上,名家专场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但王世襄的“名人效应”是其他藏家无法企及的。在2013年相对沉寂的拍卖市场上,王世襄藏品无疑掀起了业界的波澜。王世襄的收藏品,与当时市场上流行的、价格高昂的书画、碑帖、瓷器无缘,其收藏多是当年的偏门,如家具、铜炉、文房等,更有属于民俗小玩意的鸽哨、葫芦。他的收藏是根植于血液中“玩”的心态和思想。

  有人将其与好友朱家溍的收藏品相比较,认为朱家溍旧藏文物,在故宫博物院当属于一级文物,而王世襄的精品也只能评个二级文物。然而,虽然王世襄的收藏不算名贵,但趣味百出,尤其是他专心致志地将一辈子喜欢的东西都能研究出个子丑寅卯来,并且乐在其中。也许这就是为什么王世襄推崇的鸽哨、葫芦等民俗文化亦受到追捧的原因。

  王世襄将传统的把玩物件当做一门学问来研究,改变了国人认为家具只是匠人之作的观点,他将古典家具制作工艺从技上升到了道,使这门不被重视的传统工艺最终变成一门学科。王世襄曾说:“我在想尽我的力量能做什么?而我做的事一定是我认为对国家有利、对文化有价值的,不管大小,至少是正面的,被人承认的,这样我才没有白活一辈子。”王世襄是玩家,而不是藏家,他将自己的感情和理解融于小把件中,他“玩”出来的东西,可以变为我们现在的收藏,他的收藏也让今天的藏家领会到收藏的真谛。

转载旨在分享,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用户评论

加载更多+

3D推广
  • 侯晓峰3D艺术画展

  • 王心悟3D美术馆

  • 洪瑞生3D艺术馆

  • 唐勇力3D艺术馆

推荐艺术家
  • 查世煜

  • 于少平

  • 方宋

  • 喻冬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