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陶瓷30多年,陈烈汉的作品汇集了百家之长。图为他创作的陶艺作品《相会》
然而,我国的艺术陶瓷企业大多数是定牌生产和贴牌生产的代工厂商,企业缺乏品牌竞争力,产品毛利率低,经营风险较大。不仅如此,近年来艺术陶瓷仿制仿冒的现象较多,企业客观上面临新产品上市不久就被他人仿制的风险。如果企业在创意设计方面不能持续创新,无法迅速推出适销的新产品,持续盈利能力将受到影响。
另外,陶瓷设计和工艺大师缺少、创作能力不强也是艺术陶瓷市场发展的软肋。陈烈汉说:“随着全国各大陶瓷产区的扩大,需要的专业人才,特别是对创意人才、管理人才和复合经营人才的需求倍增,陶瓷业人才匮乏状况日渐显露。”
不过,在政策的支持与指引下,不少艺术陶瓷企业开始树立品牌意识并增强研发设计投入。陈烈汉表示,应该看到,国内陶瓷企业开始将传统工艺与先进工艺进行融合,既能实现更好的效果体现,也能各有特色,离真正实现个性化的道路越来越近。
当代收藏瓷海外前景看好
那么当代收藏瓷在国际进出口贸易中表现如何呢?据了解,上世纪90年代初期,现当代陶艺主要是以工艺品的形式进行出口贸易,主要是一些海外人士在收购现当代陶艺,特别是新加坡、东南亚地区的一些人士。进入21世纪,越来越多的国人开始认识到当代陶艺的价值,当年出口的陶瓷工艺品很多被反购回来。
对于正日渐火热的当代陶瓷艺术品收藏市场,陈烈汉表示,目前,当代瓷的“火”还仅限于国内。由于市场刚起步,我国尚未建立起畅通的艺术陶瓷销售渠道,当代顶级大师的作品可通过拍卖市场公开交易外,其他出自各家之手的艺术瓷大都没有正规渠道销售。“大部分都是在陶瓷艺人家里做交易。”陈烈汉表示,巨大的市场价值催生了大量不当渠道,对艺术陶瓷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当代陶艺虽然走进了拍卖场,国内外也有博物馆专门收藏,但被追捧的程度相对于别的艺术门类来说还是很小的,可以说,陶艺收藏市场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完全没有形成像收藏当代油画艺术品、古玩那样大的气候。
陈烈汉说:“据我所知,至少还没有国外机构或个人,像对中国书画那样对当代瓷一下投入几亿元的情况。但是,值得关注的是,正因为当代陶艺市场刚刚兴起,其升值空间非常值得期待,艺术陶瓷必将在未来的国际瓷业竞争中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 转载旨在分享,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