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德拍卖
新闻 > 市场资讯 > 正文

仙游红木市场乱象丛生 亟待监管、规范

张雄艺术网 http://www.zxart.cn发布时间:2017-08-13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蔡之岳

摘要: 目前仙游古典家具制作技艺已被列入第四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成为引领我国红木家具市场重要的风向标和晴雨表之一。令人遗憾的是,在掺白皮、收钱不发货、血檀当紫檀卖、缺斤少两等事件发生后,监管却出现缺...

原标题:谁来监管仙游红木市场的“犯规者”


行业暴露问题 卖木材“缺斤少两”


作为快速发展起来的红木家具产区和红木原材料集散地,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近年来闻名遐迩,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红木集散地之一。然而让人遗憾的是,近年来,不同身份的红木厂商或消费者接连在仙游红木市场“中彩”:比如,有厂家做红木家具“掺白皮”,导致卖出去后严重开裂变形;仙游某规模性红木企业被央视、人民网等曝光收了消费者货款后迟迟不交货……这些事件在红木行业乃至全社会引起轰动,作为红木行业“不诚信”的一面在人们心目中留下记忆。


最近,北京某红木家具企业负责人称,在其出示的几张显示物流货车“封条”照片证据的同时,感叹说:“买木材处处提防还是缺斤少两,还没说理的地方是仙游。”出于好奇和关心,笔者致电该企业负责人询问情况,对方回答说:“刚在仙游买了十几吨大红酸枝(交趾黄檀),拉回来后反复几次复秤,发现少了200多斤,折合3.5万多元。电话打过去,对方不认账。”


其实,红木行业暴露各种问题已不是短时间的事情了。2013年3月起,仙游某红木企业用非洲“血檀”等非红木材料,冒充印度所产“小叶紫檀(檀香紫檀)”,以近1500万元价格出售给北京某红木企业引发法律纠纷,最后该企业于2015年底与2016年“3·15”将这些假紫檀分批焚毁,以杜绝其再度流入市场。此事件作为红木行业有史以来最大的“假紫檀案”引发广泛关注,折射出仙游红木原材料交易市场之乱象。


行业屡暴问题暴露监管缺位


 一个不容回避的事实是:在红木行业,木材原材料市场交易目前尚不太规范,交易方式相对原始,如果买方和材料商很熟,一般是直接买;如果不熟,就先现场验货。验收完毕后付款。一来凭经验,二来靠双方诚信。以上种种原因,形成了现在全凭个人信誉交易方式的“行业惯例”。不过同样的行业惯例,为何假紫檀案未发生在其他红木产区,或相比国内其他的红木原产地,为何仙游发生的不诚信纠纷较多?买木材,如果有几十斤的出入是可以被认可的。但如果缺斤少两超过100斤,从占比来看不是个小数目。套用一个似乎永远正确的逻辑句式:相信绝大多数的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红木企业都是好的,坑蒙拐骗的只是极少数。


自2006年荣膺“中国古典工艺家具之都”称号以来,仙游红木产业发展迅猛,产业产值、税收、企业数均成倍增长,现有古典工艺家具企业数以千计,他们生产的家具、售出的木材在行业当中占相当比例。虽然仙游大多数红木企业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别小看了其中的“极少数”,常言道:“一粒老鼠屎能坏一锅粥。”资本的逐利本性常常会忘掉交易道义和市场规则,“极少数”产生的负面效应和拉低效应,会毁了行业的信誉,毁了仙游的产业信誉。据当地从业者反映,近年一连串的负面事件出现后,不良厂家早已品尝了自己栽种的苦果,一些正常经营的企业也受到严重干扰和拖累——尤其在市场低迷的当下。


目前仙游古典家具制作技艺(仙作)已被列入第四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成为引领我国红木家具市场重要的风向标和晴雨表之一。不过非常令人遗憾的是,在掺白皮、收钱不发货、血檀当紫檀卖、缺斤少两等事件发生后,监管却出现缺位。以当地某企业为例,在该企业“搅局”式发展过程中,一直获得贷款倾斜方式得以支持,并谋求上市。政府希望增加税收、希望快速发展地方经济的心情可以理解,但听任该企业经营上“搅局”失控多年,致使业内罕见的商业纠纷接连发生,显然存在监管缺位的嫌疑。


近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回归和社会经济发展、人们生活富裕几乎同步,这在红木行业的发展上表现得尤为明显。人们见到最明显的是红木文化的普及和它引发的经济效应,十余年间,黄花梨、紫檀、红酸枝的价格大幅上涨,让经营的企业赚得盆满钵满。遗憾的是,总有渴望“更快”者在行业飞速发展中变成“犯规者”和“搅局者”,侵蚀着本应健康发展的行业肌体。其实,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应对相关问题,当地有关部门应有效地承担起对行业的教育引导、管理,以及对违规企业加以校正乃至处罚的责任。


(责任编辑:小苏

转载旨在分享,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用户评论

加载更多+

3D推广
  • 侯晓峰3D艺术画展

  • 王心悟3D美术馆

  • 洪瑞生3D艺术馆

  • 唐勇力3D艺术馆

推荐艺术家
  • 查世煜

  • 于少平

  • 方宋

  • 喻冬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