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5:德拉克洛瓦作品《萨丹那帕露斯之死》(The Death of Sardanapalus)(1827)。享有“浪漫主义雄狮”称号的法国浪漫主义风景画大师欧仁·德拉克洛瓦(Eugene Delacroix)1827年杰作《萨丹那帕露斯之死》中也存在有那么一张床,它头戴大象雕塑、身披红毯、体型硕大,犹如一张长沙发椅。笔者面对该件作品时,籍里柯(Gericault )作品《梅杜萨之筏》一闪而过。对比之后发现,原来德拉克洛瓦先生将救生筏换成了床,展示出的也就是另一番旖旎风景了。
No4 : 翠西·艾敏作品《我的床》(My Bed )(1988)。翠西·艾敏的作品《我的床》于7月1日在伦敦佳士得拍卖行被白立方画廊创始人杰伊·乔普林(Jay Jopling)以220万英镑的高价买走【未含买家佣金】,这一事件被各大媒体争先报道。咋一想,马塞尔·杜尚(Duchamp)也曾用现成品搞过艺术创作,那便是其1917年作品《喷泉》(urinal)。让笔者纳闷的是,是何种情形能让这么一张杂乱脏的床被定义为艺术品并且能能卖到如此高的价格呢?或许正如梵高以及比亚兹莱(Beardsley)所创作的床一样,艾敏的床也饱含着艺术家对爱、生活以及梦想的希冀吧。
No3 : 罗伯特·劳森伯格作品《床》(Bed)(1955)史上第一位将自己曾睡过的床直接进行再创作而成为一件艺术品的人是谁呢?不是梵高,也不是马奈,他便是美国战后波普艺术代表人物罗伯特·劳森伯格(Robert Rauschenberg)。其于1955年创作的作品《床》(bed)偶尔被人看作是一件雕塑作品,偶尔也被人冠以画作之名,然而艺术家劳森伯格却用“融合绘画”告诉了人们答案。“绘画是艺术也是生活,两者都不是做出来的东西,我做的正好处在两者之间。”劳森伯格曾如此说道。
No2:文森特·梵高画作《卧室》(The bedroom)(1888)它身披黄金甲且有着曼妙的曲线,它便是艺术大师文森特·梵高(Van Gogh)画笔下那张床。据悉,画作中的这间房便是艺术家梵高在法国阿尔勒时曾经的住处,而画作的这张床也就自然成为梵高心灵慰藉的核心物件。那时的梵高精神失常,甚至亲手割掉自己的耳朵。按笔者理解,这分明不是一张床,这明显是一位孤独者对生活的一种希冀。画作中这张床,影射出的或许正是梵高那时的困惑灵魂。
No1 :爱德华·马奈作品《奥林匹亚》(Olympia)(1863)作为19世纪印象主义奠基人物之一的法国艺术家爱德华·马奈(Edouard Manet),其名气在艺术圈可谓是无人不知晓。然而当面对其于1863年创作的画作《奥林匹亚》(Olympia)时,你是否有似成相识的感觉?是的,意大利文艺复兴巨匠提香(Titian)以及17世纪时期西班牙籍画家委拉斯贵兹(Velazquez)都相继创作过类似的画作。爱德华·马奈难不成在“山寨”,答案无从知晓,笔者倒是宁愿相信这是一次大胆的借鉴。
(责任编辑:魏婕)
转载旨在分享,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