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英国国家美术馆的大展“制造色彩”将展出如凡·戴克、德加等大师的画作,也会包括萨索费拉托等较少为人知的画家的作品,还包括从英国其他博物馆借来的装饰艺术品和矿物颜料。试图向观众揭示“色彩的质感”。
橘、黄:彼得罗·达·科尔托纳,(Pietro daCortona),《圣则济利亚》,约1620-1625年作
红:柯西莫.杜拉(Cosimo Tura),《缪斯(卡利俄佩?)》,约1455-1460年作
紫:格拉尔多·迪·乔万尼·德尔·弗拉(Gherardo diJacopo Starnina),《圣玛格丽特被斩首》,约1409年作
金、银:桑德罗·波提切利(Sandro Botticelli),《圣弗朗西斯与众天使》,约1475-1480年作
虽然展览的大部分是关于人们如何通过技术革新来获得稳定和廉价的颜料,红色展厅则展示了这个颜色的永恒魅力。德加1896年的作品《梳头的女人》(Combing the Hair)中耀眼的红色来自朱砂。这幅画曾被色彩大师马蒂斯收藏。“朱砂是绘制罗马壁画的主要颜料之一,自古代起至19世纪和20世纪一直在欧洲及东地中海地区广泛使用。”坎贝尔补充道。
尽管历史是这个展览的主线,现代思想也得以体现。观众会被要求参加一个实验以解释我们的大脑如何对视觉信息做出反应。这个实验由美术馆的科学家理事、纽卡斯尔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安雅·赫尔伯特(Anya Hulbert)设计,惠康基金会资助。
颜料不仅为绘画带来色彩,同时也因成分不同而性质各异。当彩色矿物与油混合时会产生具有光泽的“油彩”;当颜料与蛋黄混合时则会产生平滑、哑光的“蛋彩”。从13到15世纪,绿色被意大利艺术家用作人物皮肤的底色。这种绿色被用来塑造阴影和造型,粉红、红、白则作为制造高光的色彩,从而使人物显得真实立体。这可能解释了为何许多文艺复兴时期的画作中,人物的肤色都是绿色的——那是因为红色等色彩随时间逐渐褪去,从而使底色显现。通过对亚麻籽油、核桃油等多种材料和矿物的混合,画家们可以控制颜料的透明度以及多久干透,再结合笔法的变换呈现出闪闪发光的绸缎质感或是天鹅绒的质地。
展览信息
制造色彩
伦敦国家美术馆
展至9月7日
www.nationalgallery.org.uk
(撰文/Ben Luke,译/赵文睿)
(责任编辑:吴秀芳)
转载旨在分享,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