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新加坡双年展今年的主题定为“镜子地图集”(An Atlas of Mirrors),通过九个副题多方媒介解析,以不同的艺术观点,对区域内人类迁徙与相互交织的关系进行挖掘,反照东南亚与东亚和南亚的共有历史和当前的现实。
原标题:新加坡双年展 地图与镜子交汇的艺术
新加坡双年展今年的主题定为“镜子地图集”(An Atlas of Mirrors),通过九个副题多方媒介解析,以不同的艺术观点,对区域内人类迁徙与相互交织的关系进行挖掘,反照东南亚与东亚和南亚的共有历史和当前的现实。
数百年来,地图与镜子一直是人们探索世界,迈向未知过程中的导航指引。地图助我们寻找发现之途,镜子则提供思考与观点,有时候有些失真,有些扭曲,汇集二者将有可能创造出意想不到的想法和景象。
新加坡双年展(Singapore Biennale)今年的主题定为“镜子地图集”(An Atlas of Mirrors)。创意总监苏西·琳函(Susie Lingham)博士说,通过九个副题多方媒介解析,以不同的艺术观点,对区域内人类迁徙与相互交织的关系进行挖掘,反照东南亚与东亚和南亚的共有历史和当前的现实。这九个副题是:空间、时间、记忆、自然、边界、媒介、身份、错位与缺失。
印度尼西亚艺术家迪塔卢比(Titarubi)的装置艺术《历史重复自己》,带我们回到荷兰东印度公司当年为抢夺香料贸易专属权而纵火焚烧印尼船只的黑暗历史篇章。三个巨大空洞、披上黄金色斗篷外袍的人物立像,是由9000多颗镀金的豆蔻(当年豆蔻价比黄金)缝缀而成,加上烧焦木头打造的船只与散置的枪炮,回首东南亚殖民主义的过去,反思当下。
本地雕塑家林序毅的雕塑《海岛志》矗立新加坡美术馆门外,吸引路人围观拍照。
巨型左手雕塑
为船只指引家的方向
马来西亚艺术家沙米查(Sharmiza Abu Hassan)的作品“The Covenant”结合剑鱼雕塑组合和国王椅等元素,以古代史籍《马来纪年》两则叙事为借镜,以古喻今,重新穿插解构东南亚的历史与民间文化,借此创作思考自己与现代生活的联系。
在新加坡雕塑家林序毅的奇想里,古文明神话相传巨大雕像的矗立,是让出海归来的船只远远能辨认家的方向,后来,巨像遽然倒下,岛民霎时没了归属。千百年沙尘没把当年遥指远方的左手食指覆盖,人们以手臂为中心划了圆圈刻了印记,跟着日光照射手指上形成的长长黑色投影,读取了时间在海岛上日复一日缓慢的印记。
林序毅说,《海岛志》雕塑本来计划设置在新加坡河口,无法如愿,场景转到新加坡美术馆门口,巨型左手雕塑规模也从3米缩小至2.6米。
中国艺术家邱志杰作品《人要在外面到处飘流,才能走到最深的内殿》,在异想岛屿的乌托邦,怪兽、恐惧与诱惑之间肆意穿插,对地图学的历史渊源进行探索。他把山水画制成了地图,结合奇幻玻璃生物的装置而创作。
泰国艺术家Pannaphan Yodmanee的混合媒介《结果》展厅,呈现有如山水壁画般的佛教宇宙世界,散置小佛塔与石块造型。她利用传统泰国艺术形式与当代表现手段,原始自然与量产工业品来传达关于天地与人的宇宙观。佛教一度影响东南亚历史深远,艺术家想问:到了最后,我们是否从信仰中获得安慰?
进入新加坡雕塑家韩少芙的装置艺术《黑森林》展厅,眼前一大片全黑焦土,让人联想到印度尼西亚的烧芭,仿佛闻到烟霾。韩少芙谈及创作灵感来自砍伐森林与烧芭后的景观,重新组织呈现,借以审视大自然的人为破坏。为此,她特从马来西亚运来好几公吨重的木炭,结合本地不同木材装置而成。她说:“再多50年,东南亚的热带雨林会被烧得精光,野生动物也会失去家园,现在,我们不得不想办法减少对大自然环境与土壤的破坏,还有空气的污染。”
由国家艺术理事会委托,新加坡美术馆主办的当代艺术展,今年进入第五届,以东南亚当代艺术为定位。今年,来自18个东南亚、南亚与东亚的63个艺术家与群体展出58件作品。超过八成为委约与改编的全新作品。
用韭菜“编织”未来
马来西亚的谢秋霞表演用蒜编织成衣服。
双年展本月27日开幕,今明两天活动丰富,包括策展人带团、讲座、对话、工作坊、演讲与表演等等。马来西亚艺术家谢秋霞(Chia Chuyia)在SAM at 8Q玻璃室内表演《编织未来》,用的不是毛线,而是韭菜(或蒜),五周后编成长衣。住在瑞典的谢秋霞是潮州籍,每逢新年有吃大蒜祈求好运的风俗,她试图在不确定的未来中,用蒜衣包裹保护人类的身躯。
印度艺术家Rathin Barman表演作品《家,和一个家》,是他在新加坡与孟加拉劳工录音与采访后的创作。通过软钢条建构用来当劳工宿舍的店屋造型,配搭绘图和水泥雕塑等元素,让人穿越劳工的双城世界——他们在新加坡的住家与他们梦想在孟加拉的住家,并将劳工的诗歌穿插其中。
票价:公民/非公民15元,
(责任编辑:晓兰)
转载旨在分享,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