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铁路美术作品展:开往梦想的远方
摘要:
近日,“诗意的流动——中国铁路美术作品展”亮相中国美术馆。在时间线索的串联下,展览以“远方的记忆——蒸汽时代”“变速的节奏——内燃时代”“追梦的岁月——高铁时代”3个板块徐徐展开。
原标题:开往梦想的远方——美术视野里的中国铁路
火车机头系列:内燃时代、蒸汽时代、高铁时代(油画)200×160厘米×3 2011年 梁宇
虽然只占用了中国美术馆的5号展厅,但走进有限的空间内,却可以在呼啸而过的火车声中,感受到中国铁路的发展变迁。讲述铁路故事的除了油画、中国画、摄影等平面作品外,还有梁宇用枕木制作的装置、隋建国记录“大提速”的合成录像等多种艺术形态。
梁宇是这个名为“诗意的流动——中国铁路美术作品展”的策展人,同时他也是其中几件作品的创作者。双重的身份,恰是此次展览得以策划举办的缘起。梁宇长期关注并以多种艺术形式创作了许多铁路题材作品,5年前曾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以“信号·远方”为主题的个人作品展,5年的积累和思考,让他从个人创作联想到艺术家群体的国家情怀。策划这样一次展览,既是邀集艺术家共同讲述铁路的故事,也是希望由铁路展现当下人的精神面貌。
10月13日,展览在国家艺术基金的资助和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铁道文联、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和深圳市文联的共同主办下亮相中国美术馆。“铁路,既能承载物质之重,又能抵达诗意的远方,因此能自然而然地引人奋进、令人向往。”梁宇如此表述他对铁路的理解。在这个与铁路有关的展览中,每一件展品都凝聚着创作者深沉持久的铁路情怀,无论是具体的或抽象的表现风格都直接或间接地与铁路发展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发生着关联。在时间线索的串联下,展览以“远方的记忆——蒸汽时代”“变速的节奏——内燃时代”“追梦的岁月——高铁时代”3个板块徐徐展开。
“在离开铁路环绕的家乡近30年后,近期我又按捺不住地画了一系列以铁路元素为题材的作品。探寻这一系列作品的叙事逻辑,从中不难发现,铁路、信号灯一直伴随着我的视觉讲述,并构成了视觉讲述的主题。这些无疑是源于我早期文化记忆和生活经历的一种外在呈现。画中,看似有点荒凉的车站,我依稀能感觉到火车呼啸而过时所产生的震撼感,黄色的俄式车站建筑,让我感觉出久远的祥和、宁静和封闭。火车与小站的旧影之间,产生了一种距离感,形成了一种张力,使得记忆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优美的诞生。一切与历史相关的东西必然伴随着某种时间的经验,因此,用空间中的物像来描绘时间,就是必然的选择了。”梁宇曾在谈及他的《信号·远方系列》创作时说。
如果说梁宇的选择是一种“必然”,那么由一位艺术家的个人创作,而延伸出一次艺术家们的集体呈现,则体现了展览策划的用心。展览中,除了有梁宇本人的《信号·远方系列》《沿线系列》以及装置作品外,还包括吴作人于上世纪50年代创作的油画《特等劳动英雄李永像》、杨飞云在上世纪70年代塑造的《铁路信号员》、王宏剑完成于上世纪末的《阳关三叠》等,此外李晓林《我们的高速时代》对高速铁路的呈现,高小华《赶火车》中对绿皮火车的记忆,周顺斌以摄影形式记录铁路工人精神面貌的《工棚里的婚礼》、谌强在不同时期用镜头记录下的多彩的铁路元素等,不同类型的作品既是作者以个人视角进行的艺术捕捉,也反映着时间的列车为时代发展留下的鲜明轨迹。
梁宇的长期关注和用心策划促成了此次展览的举办,然而展览之所以能引起人们的共鸣,还在于铁路题材自身所包含的丰厚情感因素。铁路,无疑是属于大众的。时至今日,铁路仍然与千千万万中国人紧密相连,它既是确保国家方方面面发展的经济动脉,也是在城市化进程中,联系千家万户的情感动脉,它既已成为国家技术产业走出去的宏大战略,也仍然是牵涉每一位在路上的人们实实在在的交通工具。在当下的中国,每一个有出行经历的人,对铁路、火车站、列车都会有自己的记忆。列车作为抵达远方的交通工具,曾承载了太多的梦想。它是国人日常生活经验的一部分,也是超越日常、最易被理想化与艺术化的流动媒介。在某种意义上,铁路及围绕铁路而形成的诸多场景,已被人们自身的经历景观化,成为具有抒情性的文化符号,也成为开启记忆之门或某种想象的按钮。艺术家苏新平展现的是一位大踏步前进的“奔波的人”,在他看来,展览的精神内涵更加值得关注:曾经的铁路象征着远方,新的时代,铁路又有着快速变革、急速前进等隐喻,因此展览显然不是要简单呈现一个物质的铁路,而是在铁路的载体之上,呈现中国社会、中国人的情感和精神变迁。
对于情感的传达,梁宇也有着长期的思考。“艺术家们通常也是希望将某种记忆的发生和观者希望发生的某种记忆有效地链接起来,并在它们扭结的夹缝之间,抓住观者的注意力,在凝神关注中,实现过去与现实的对接,实现自我与他人的联系;让观者在所表现的生活中参照现实,有所领悟,恻然看清梦想和现实的区别。正是这样一种凝视的距离,去掉了对现实的遮蔽,如同拨开大雾而从最清晰的角度向人们展现出无法发现的可能性。”梁宇说,“日常生活中个体间的情感经历和生活体验千差万别,但过尽千帆大浪淘沙后,总有那么一些被称为时代精神、人类普遍情感的东西积淀下来,被代代传承。这样的情感因脱离了个体情绪的局限、弥补了个体记忆的偏差,因而最能触动普罗大众的情怀。”梁宇显然不想把铁路作为一种简单的写实题材予以复制或记录,作为一名铁路子弟,在见证了中国铁路的繁荣和辉煌、见证了东北工业的困惑和调整、见证了国企的改制后,即使是留有童年记忆印记的画面,也已不可避免地承载了更多复杂而孤寂的情感。“时过境迁,儿时的记忆已经淡化,火车和信号灯等铁路元素在画面中更主要的是符号作用,它们充当了表达各类情感的载体。”
基于这样的判断,梁宇对此次展览有着更高的期待,“艺术的表现力不止于反映社会,更应启迪和引领时代发展的精神,引领民众在正确的方向上前行。”希望通过表现中国铁路发展所促发的社会物像、集体心像的变化,唤起人们感怀和奋进的情绪,通过表现典型性和代表性的场景图像及视觉记忆,以艺术的视角呈现中国由弱到强,由贫穷到富有的沧桑巨变和光辉历程,“希冀高速奔驰的铁路列车带着新一代的中国梦想一路向前,永不停息。”梁宇说。
转载旨在分享,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