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德拍卖
新闻 > 展览资讯 > 正文

当代中国画名家宫扇作品邀请展第二回亮相杭州

张雄艺术网 http://www.zxart.cn发布时间:2016-07-26 来源:全球艺术网 作者:柯兰兰

摘要: 7月23日据悉,「墨上纨素」当代中国画名家宫扇作品邀请展(第二回)在信雅达·三清上艺术中心开幕,本次展览将持续至8月23日结束。​展览共邀请12位艺术家,展出宫扇新作40余件。古意盎然的纨扇,总让人想起古人借咏扇...

原标题:盛夏七月,清风有约:「墨上纨素」当代中国画名家宫扇作品邀请展第二回在杭开幕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作品


展览作品


宫扇即团扇,曾是古时朝廷仪仗的一种,按照宫中式样制作的扇子称宫扇。中国的扇文化源于远古时代,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名人题诗作画的锦上添花中,扇子早已不再仅用以障日引风了。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载,名士杨修为曹操画扇,不小心掉落一个墨点,就顺势画成了一只苍蝇。可见很久以来,扇面就成了书画家们挥毫书写的“展示屏”了。


7月23日晚七点,「墨上纨素」当代中国画名家宫扇作品邀请展(第二回)在信雅达·三清上艺术中心开幕,本次展览由信雅达文化艺术主办,信雅达·三清上艺术中心承办,中国美术学院副教授董捷担任学术主持,共邀请12位艺术家,展出宫扇新作40余件。张伟民、李桐、马骏、潘汶汛、王颖五位艺术家二度风来,更加谙熟了纨扇的媒材与调性;卢志强、章燕紫、金沙、李金国、张见、高茜、徐华翎,新翻扇影,令观者充满期待与惊喜。相较于去年,今年的展览不乏创新之作,除了从传统题材中生发无限新意之外,又有格物,有哲思,为这清玩之物,平添了几分深意。


信雅达文化艺术副总经理陈楹表示,本次的宫扇展较去年更有观赏性,「墨上纨素」的延续对于信雅达·三清上而言具有特殊的意义,如何在当代语境下对传统加以诠释和表达,将是一个始终值得深思与探讨的话题。


“看到这次的纨扇作品大家可能会觉得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因为今天参展的艺术家都曾经跟三清上有过很好的合作。”本次展览学术主持董捷表示,纨扇的魅力在于“以小见大”,在小小的一方扇面上,艺术家们必须在规定的格局中去发展他的才思,别出心裁绘制出的小品十分精道,虽非大画,有甚于大画。


参展艺术家张见说道,扇面不仅是艺术作品, 同时也是一种实用器,这是一种艺术的形式,同时也是一种生活的形式。


本次展览是艺术家章燕紫与信雅达·三清上的首次合作,她就参展的《半夏》、《防风》等作品,与大家共同分享了这一份源自药材的浪漫。


去年处暑前夕,信雅达·三清上艺术中心成功举办了「墨上纨素」当代中国画名家宫扇作品邀请展第一回。今次的展览,作为上回夏日凉风的第二篇章,在让观众重遇了一些熟悉面孔同时,亦有幸邀请到更多的艺术家,与绢素凉友共嬉于笔端。


这两场展览的时间甚是巧合,去年在处暑前一日,今次则在大暑后一日,一个秋扇,一个夏扇。古意盎然的纨扇,总让人想起古人借咏扇言志传情的典故来,六如居士画上的“秋来纨扇合收藏”被赋予新意,“佳人”不再“感伤”,而是将绵绵秋思化作了对名家画扇的相知宝爱,藏之、观之、玩之、赞之,意犹未尽,于是便有宫扇展的第二季,也应了蔡襄诗里的“珍藏箧笥未为失,更有明年夏日长”之说。无论绘夏扇秋扇,无论以何种题材,在每个艺术家那里,目有所接而心有所思,生于笔底,跃于绢素,斗方里的妙趣都在,夏日里的情愫也都在。


本次展览开幕式的又一亮点,是三清上第28回公益艺术讲堂“无上清凉——中国古代扇画艺术漫谈”的倾情开讲。本次讲座特别邀请到了现供职于上海博物馆的艺术史博士颜晓军老师,就扇面背后的文化图像、中国扇子形制演变历程、匠心独具的扇面艺术等三个方面,结合史实与各种文化案例,娓娓道来这一柄精妙之物的前尘过往。


盛夏酷热难耐,方知清风可贵。据悉,展览将持续至8月23日结束。


(责任编辑:灵燕)

转载旨在分享,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用户评论

加载更多+

3D推广
  • 侯晓峰3D艺术画展

  • 王心悟3D美术馆

  • 洪瑞生3D艺术馆

  • 唐勇力3D艺术馆

推荐艺术家
  • 查世煜

  • 于少平

  • 方宋

  • 喻冬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