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德拍卖
新闻 > 展览资讯 > 正文

“光”新媒体装置艺术节陕西开幕

张雄艺术网 http://www.zxart.cn发布时间:2016-05-03 来源:艺术中国

摘要: 展览汇聚了众多来自国内外新媒体和装置艺术家带来的“光”的能量,作品从视觉的、体验的未来感出发进而介入公共空间。在公共空间中装置和新媒体艺术作品的开放度和形式能更好的融入公众,带入社会文化并推动消抹艺术...

 原标题:“光”新媒体装置艺术节 将艺术的精神价值带入社会文化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2016年5月1日晚,“光”新媒体装置艺术节在石鼓太阳市忽然美术馆开幕。Brendan McCumstie(澳大利亚)、白小墨、陈陈陈、陈文华、陈浩洋、洪启乐&毛嗡嗡、阚旻、卢征远、刘真辰(法国)、马得、钱泓霖、任远、饶广禛、吴珏辉、王志昂、吴博、杨凯、应歆珣、叶秋森、张小迪、张思聪、周文斗等23位艺术家围绕“光”这一主题带来了各自风格迥异的艺术创作。


新媒体表演现场


新媒体表演现场


  “光”是宇宙日常和无常中的生命知觉,它携带能源和能量;“光”是希望,是未来和温度的代表,艺术在被创造的过程中,同样彰显着生命能量的印迹和温度。将“光”作为主题,象征着作为年轻一代的我们对未来艺术的精神价值能量能够延伸进入公共的期望和努力。展览汇聚了众多来自国内外新媒体和装置艺术家带来的“光”的能量,作品从视觉的、体验的未来感出发进而介入公共空间。在公共空间中装置和新媒体艺术作品的开放度和形式能更好的融入公众,带入社会文化并推动消抹艺术与生活的界线。


“集装箱+”个人艺术家项目


“集装箱+”个人艺术家项目


 此次艺术节划分为三个部分,首先忽然美术馆作为主体,灯光装置的作品和美术馆保持的建筑原始结构相结合,在展览开始的同时也代表着忽然美术馆被点亮;其次是“集装箱+”个人艺术家项目以及新媒体表演做为两个独立单元呈现多元的艺术声音。“集装箱”的形式增强了公共互动体验的主动性,对艺术家的创作而言也更加的开放和极具挑战,艺术家依据自身创造方向对“光”和“公共”的理解构思方案,以现场制作实施的方式去完成个人艺术家项目的作品;而“新媒体表演”部分,声音视觉艺术家用新媒介的材料更对应当下社会背景,与信息交互时代接轨,从身体的感知出发,通过视觉和声音传递未来艺术形式的精彩和多样。每一个参与展览的艺术家在此次展览中更自由更灵动的抛弃“常规”,挖掘自身艺术在空间存在的能量,并从各自的角度和方式表达自身对艺术的探讨和对“光”的感受。在今天艺术介入生活的核心同样是艺术可以在全世界的任何角度带给我们“光”一样的温度。


陈文华《蓝光》灯光,投影,烟雾,风,声音,尺寸可变,2013


陈文华《蓝光》灯光,投影,烟雾,风,声音,尺寸可变,2013


从机缘巧合到量身定制


本次展览的策展人张红雷在现场接受艺术中国记者采访时谈到,“集装箱包括整个展览的面貌其实我在很早之前,就一直想做,但是当时也没有这样的机会和场地。当我来到宝鸡,我首先对整个场地和周边的街道设施和生活文化,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忽然美术馆连同周边规划的商业区,从酒吧街到山脚共36亩,这里充斥着各种独具西部特征又时尚嬉皮的景观和涂鸦艺术,夜幕之下,又被绚丽多彩的霓虹装点一番。然而从大的环境上看,宝鸡深处内陆,民众对于艺术的接触有一定的文化断层。因此在这样的大小环境之下,怎么让艺术填充进去,成为我思考的问题。最终我决定在忽然美术馆做出一定的新意,不做传统的架上绘画和雕塑之类的静态艺术,而是结合地域特征和美术馆的整个空间以及本次“光”新媒体装置艺术节的艺术诉求,在外观上连同附近的青铜器博物馆整体突出西部地区古朴、传统的文化氛围,而内在的新媒体及装置艺术又具有鲜活、时尚的当代艺术灵性,这种反差对比强烈又浑然一体,最终呈现的效果我觉的很奇妙,也非常满意。”


“集装箱+”个人艺术家项目


“集装箱的项目加的非常大胆,一开始设计的时候并不被人看好,因为周围的建筑非常硬体,整体的亮化采光也做的非常炫目。因此一个个孤立的集装箱散落在场馆四周,没有人知道将会是什么样的效果。”然而,随着一件件集装箱作品从草稿到创作,直到最终放置到位。那一刻,所有人才发觉,它们与周围的环境完美的融于一体,如同量身定制一般。每一位艺术家围绕“光”的主题不仅大胆尝试,创作出了风格迥异的艺术作品。同时,分布在忽然美术馆入场的沿途各处,起到引导的作用的同时极大的增强了过往人群参与到公共艺术中互动体验的主动性。最大化的实现了这个板块设定的意义。


 陈陈陈作品


 陈陈陈作品


 陈陈陈的作品如同一个小型的水族馆,在光影和鱼群的营造下,进出集装箱之间,会给观者带来一种恍惚的体验,与美术馆的名字相得益彰。


 Brendan McCumstie的作品源自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他用灯光打在转动的盘子上,另一侧的幕布则投影出一幕幕场景,观者漫步其中,会有一种强烈的代入感,互动性很强。


应歆珣作品

应歆珣作品


 “一束光”是女艺术家应歆珣的作品。她给策展人张红雷的感觉是非常大胆和勇敢。“她问我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我能不能把这个集装箱破坏掉?”在装置的语言中,空间是可以被取为材料的,如果你再要去转换的化,就要看你怎么把控了。应歆珣在集装箱的表面打开洞口,由另一侧的光束贯穿其中。并且在在集装箱内部,用线做了构成了一个非常立体的结构。


现场作品


现场作品


 艺术应该发生在民众当中,城乡当中


 “正是这样的机缘巧合,将我放到了宝鸡,放到这样的氛围中,我瞬间就知道了我接下来要去做什么,要去呈现什么样的东西。”这次活动给策展人张红雷带来很大的反思。“接下来,我要把这里的经验带出去。一般人会选择较高的起点,比如策展从北京、上海开始做起。但我觉得作为年轻人,我不怕犯错也不怕吃苦,我想要反向去做,比如说我可能从宝鸡这个地方发生,然后带着整个项目,延续下去,走到更多的城市,最终回到北京或者上海来。这种“从农村包围城市”的状态是我特别想要的,因为长时间的身处北京或者上海,或者更具体到美术馆,你会在这种环境和艺术的假象中逐渐迷失自我,你觉得身边都是围观的艺术爱好者,但实际上跳出来看,那只不过是一个很小的圈子以及很少的受众。我想要打开公众,这也是我后来成立“新主义/NAISSANCE”的原因,我反问自己为什么选择去做艺术,我做艺术不是为了把一个艺术家推起来或者将作品卖到多贵。我选择做艺术、做文化,其实要的是一种精神价值。这个精神价值就是让普通大众知道艺术的价值在哪。有的藏家买到作品之后,只能将它放在仓库里,因为他不知道怎么样将作品与现实对接,这是很可怕的。所以“新主义”未来的方向是做生活方式,倡导新型艺术的生活方式,把艺术带入到公众。抛开庄严的美术馆,抛开固有的、僵化的、学术的东西,因为如果只是在美术馆生效的话,那么艺术对于公众而言所产生的意义就没有那么大。


 我想要不只是艺术圈里人,而是更多的大众,他可能完全没有学过美术,但是在参与和互动中可以得到自己的感悟。这是我后来慢慢思考的策展的意义,它所谓的意义就是——让艺术真正的产生价值,艺术应该发生在民众当中,城乡当中。这是我们年轻人应该去做的。


阚旻《彩虹梯》


阚旻《彩虹梯》


 据悉,本次展览将从2016年5月1日展出至6月1日结束。


 作品赏识:

 

艺术家:UFO(吴珏辉,饶广禛,王志昂),作品名称:光血管VI|Light Blood VI 新媒体雕塑 ,媒介:金属、LED、控制系统、程序 ,尺寸:长10m*宽10m*高4m,时间:2016


艺术家:UFO(吴珏辉,饶广禛,王志昂),作品名称:光血管VI|Light Blood VI 新媒体雕塑 ,媒介:金属、LED、控制系统、程序 ,尺寸:长10m*宽10m*高4m,时间:2016

 

艺术家:刘真辰,作品名称:Kaleidoscope,媒介:视频装置,作品尺寸:尺寸可变,创作时间:2009年至今


艺术家:刘真辰,作品名称:Kaleidoscope,媒介:视频装置,作品尺寸:尺寸,创作时间:2009年至今可变

 

艺术家:周文斗《点石》,作品材料:霓虹灯管、石头,作品尺寸:170x85x85cm, 85x85x85cm,85x85x85cm,创作时间:2010年


艺术家:周文斗《点石》,作品材料:霓虹灯管、石头,作品尺寸:170x85x85cm, 85x85x85cm,85x85x85cm,创作时间:2010年

 

艺术家:刘浩洋,作品名称:《温床 WARM BED》,作品尺寸:120 x 180 cm, 作品材料:摄影灯箱片装裱,创作时间:2014

 

艺术家:刘浩洋,作品名称:《温床 WARM BED》,作品尺寸:120 x 180 cm, 作品材料:摄影灯箱片装裱,创作时间:2014


 

转载旨在分享,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用户评论

加载更多+

3D推广
  • 侯晓峰3D艺术画展

  • 王心悟3D美术馆

  • 洪瑞生3D艺术馆

  • 唐勇力3D艺术馆

推荐艺术家
  • 查世煜

  • 于少平

  • 方宋

  • 喻冬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