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以“识别区:中国·丹麦家具设计”命名的这个展览是红砖美术馆举办的首个设计艺术展。此次展览意在以中国古代家具与丹麦现代家具的呈现,为当代家具设计提供一个思考的入口。
展览名称:识别区:中国·丹麦家具设计
策展人:闫士杰
2016年4月8日,由红砖美术馆馆长闫士杰先生策展的“识别区:中国·丹麦家具设计”展览在红砖美术馆开幕,本次展览围绕着设计艺术提供了全新的学术角度与多维展示。
以“识别区:中国·丹麦家具设计”命名的这个展览是红砖美术馆举办的首个设计艺术展。此次展览意在以中国古代家具与丹麦现代家具的呈现,为当代家具设计提供一个思考的入口。
从左至右)红砖美术馆馆长&创始人闫士杰,中国古家具收藏家、研究学者柯惕思(CurtisEvarts) ,可乐马古典家具博物馆创建人、著名古典家具鉴藏家马可乐
此次展出的中国古代家具以明代家具为主,集自诸多重要藏家,这些家具多以传世的方式保留至今,每件家具都保留着特有的时代气息。每个时代都会随着社会的整体进步去反思及修正对过往的成见,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究的课题。
明代家具在家具历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甚至影响了很多西方设计师,如汉斯·韦格纳,其受到明代家具影响之后更是设计出了《中式椅》(1943年)。明代是中国家具史中重要的一个发展时期。随着当时经济的繁盛,城市园林与宅院建设继而尤为兴旺,其间,贵族巨贾中的文化精英们新建成的府第,对家具的需求更是加大。明代家具的造型非常简约,工艺制作和使用功能都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峰。这一时期的家具,品种、式样极为丰富,成套家具的概念已经形成。布置方法通常是对称式,在制作中大量使用质地坚硬、耐强度高的珍贵木材。家具制作的榫卯结构极为精密,构件断面小轮廓非常简练,装饰线脚做工细致,工艺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形成了明代家具简约典雅之风。
(从左至右)红砖美术馆馆长、创始人闫士杰, 可乐马古典家具博物馆创建人、著名古典家具鉴藏家马可乐,红砖美术馆学术总监夏彦国
在丹麦家具方面,二战后,以汉斯·韦格纳为代表的丹麦现代设计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丹麦现代设计将包豪斯的理论与20世纪斯堪的纳维亚设计美学相结合,成为国际最为重要的家具设计艺术流派之一,并广泛吸收了其它国家和地区的家具设计艺术资源。丹麦家具通过研发建构自己的理念,获得了较为普遍的文化层面的认同,进而扩大市场,使设计与商业很好的同构,这与被视为工匠制作的古代家具有很大不同。尤其中国当代家具设计,一味承袭仿古之风,在领悟家具本体语言方面显得苍白且干瘪,因此缺乏具有活力而清晰的当代性。
在只追求速度与规模的设计环境中设计界无法静心沉思和建构,对这种现状的焦虑,使我们产生了寻找设计文化“识别区”的原动力。
此次展览连接了中国古代家具与丹麦现代家具这两个设计艺术史上的重要节点,以此为契机,红砖美术馆今后仍会将设计艺术做为研究对象,并策划相关主题的展览,由此激发有关设计艺术的认识和讨论。
展览展出至2016年5月15日。
部分作品:
(左)黑大漆霸王枨画桌 16~17世纪 榆木 147x70x81cm (右)黑漆架子床 17~18世纪(清中早期) 榆木 237x133.5x234.5cm
(左)经柜 15~16世纪(明中晚期) 楠木 243x55x290cm (右)石墩 13~14世纪(宋元时期)青石 45x45x60cm
床 15~16世纪(明中晚期) 榆木 200x103x91cm
大座屏 14世纪(明早期) 槐木 195x60x180cm
独板条案 14~15世纪 榉木 222x56x84cm
壼门式直牚条桌 13~14世纪(宋代) 槐木 97x41x83.5cm
圈背交椅 17~18世纪(清中早期) 榆木 70x43x93cm
转载旨在分享,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