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德拍卖
新闻 > 展览资讯 > 正文

蒙克粉彩版《吶喊》正在纽约新艺廊展出

张雄艺术网 http://www.zxart.cn发布时间:2016-04-12 来源:非池中艺术网

摘要: 《吶喊》共有四个版本,在纽约新艺廊展出的是粉彩版,可以看到流动急促的线条与人物轮廓。此外,纽约新艺廊也以“蒙克与表现主义”为题,展示蒙克与8位同时代表现主义画家,探索蒙克对艺术史的影响。展览展至6月13日...


  原标题:在纽约看《吶喊》感受蒙克的忧郁与绝望

  一个人脸部扭曲,捂住双耳,张开嘴用力嘶吼,在血红色的天空、暗潮汹涌的河流旁,显得更加狂乱与苦闷,这是挪威艺术家蒙克(Edvard Munch)的代表作《吶喊》(The Scream)。今年,纽约新艺廊(Neue Galerie)也展出这幅名画,让人们感受蒙克的忧郁与孤独。


  《吶喊》粉彩版

《吶喊》粉彩版

《吶喊》油画版

《吶喊》油画版


  《吶喊》共有四个版本,在纽约新艺廊展出的是粉彩版,可以看到流动急促的线条与人物轮廓。策展人吉尔·劳埃德(Jill Lloyd)表示,虽然《吶喊》最珍贵的是挪威国家画廊(National Gallery)的油画版本,但粉彩版本色彩活泼生动,就像昨天刚完成的作品,她认为这是最有表现力的一幅。

  蒙克有段不愉快、抑郁的童年,母亲与姊姊相继去世,父亲则患有精神疾病,他曾说,病魔、疯狂、死亡是围绕他摇篮的天使,且持续的伴随他一生。这可能也是他常描绘人性脆弱、罪恶、关係疏离等主题的原因。

  同时,他也运用鲜艳的色彩、抖动的笔触来表现内心强烈的情感,给人矛盾不安的感受,开创了20世纪绘画的新境界。其中,又以《吶喊》最为经典,整幅画扭曲的构图、流动的线条,暗示了人类面对生存的焦虑、苦痛与内心脆弱,被视为存在主义的象徵。

  在《吶喊》之外,纽约新艺廊也以“蒙克与表现主义”(Munch and Expressionism)为题,展示蒙克与8位同时代表现主义画家,探索蒙克对艺术史的影响。展览展至6月13日。

  对比蒙克与席勒 恋爱的孤独与情欲

  策展人吉尔·劳埃德以青春期、城市焦虑、自画像等主题,从9位艺术家的作品中,共挑选了85幅画作展示,藉此对照表现主义画家的风格。同时,她也将蒙克与奥地利艺术家埃贡·席勒(Egon Schiele)描绘恋爱的作品摆在一起,希望比较这2位画家的浪漫情怀。

  虽然蒙克谈过多段恋情,但他不愿步入婚姻,终身孤独。1899年,他与富商之女拉森(Tulla Larsen)相恋,共同游历意大利,感情甜蜜,但拉森提出与他结婚的要求后,蒙克却推辞,两人最后因此分开。


  蒙克《两个寂寞的人》

蒙克《两个寂寞的人》


  蒙克曾写道,他从小讨厌婚姻,他病弱、令人紧张的家庭常给自己一种感觉,就是他没有权利结婚。在《两个寂寞的人》(Two Human Beings, The Lonely ones)中,就能看见蒙克对男女关係的看法。

  《两个寂寞的人》描绘一男一女站在岸边,凝视着河水,互动疏离,彷彿正要分手,而明亮的颜色让整幅画看起来更加凄美。这对恋人之间的距离,无论是暗示相爱容易相处难,或表达即使相爱,终究是两个独立的个体,都饱含深沉的孤独感。

  相较于蒙克,埃贡·席勒的恋情美满快乐,常描绘与情欲有关的作品。埃贡·席勒是克林姆的学生,题材多为女性与人物裸体,常以大胆的线条与稜角刻划身体,色彩则忧郁浓厚。


  蒙克《Man and Woman I, Lovers I》

蒙克《Man and Woman I, Lovers I》


  在《Man and Woman I, Lovers I》中,以褐色调描绘一对恋人躺在床上,男人眼神锐利,张开双手,彷彿正要拥抱女人。而女人俯卧在男人身旁,显得既暧昧又挑逗,表达了恋爱的激情与欲望。


转载旨在分享,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用户评论

加载更多+

3D推广
  • 侯晓峰3D艺术画展

  • 王心悟3D美术馆

  • 洪瑞生3D艺术馆

  • 唐勇力3D艺术馆

推荐艺术家
  • 查世煜

  • 于少平

  • 方宋

  • 喻冬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