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德拍卖
新闻 > 展览资讯 > 正文

“大工业之情怀”美术作品展在沈阳举行

张雄艺术网 http://www.zxart.cn发布时间:2016-01-14 来源:中国艺术报

摘要: “大工业之情怀”美术作品展近日在沈阳举行,本次展览作品风格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饱满,有的作品展现了企业火红的生产场景,有的着力刻画一线工人的精神状态,有的则深入挖掘工业发展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原标题:有温度、有力量的“大工业之情怀”——访沈阳书画院院长于晨


  三个采油工(油画)  广廷渤

三个采油工(油画)  广廷渤


  沈阳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重点建设起来的全国重工业基地之一,工业形式的丰富性让沈阳在工业题材的美术创作上颇有优势。由辽宁省委宣传部、沈阳市委宣传部、沈阳市文联主办,沈阳书画院、沈阳美术馆承办的“大工业之情怀”美术作品展近日在沈阳举行,让大家对这座城市的工业味道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本次展览作品风格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饱满,有的作品展现了企业火红的生产场景,有的着力刻画一线工人的精神状态,有的则深入挖掘工业发展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每幅作品都带着记忆的温度和朴素的感情,有超强的感染力。日前,本报记者就本次展览的初衷、参展画家对本次展览的认识以及当前工业题材的美术创作现状等话题对沈阳书画院院长于晨进行了专访。

  记者:工业题材的美术主题展在全国并不多见,当时为什么会想到举办这个展览?

  于晨:这次展览从策划到完成用了一年时间,对于这样重大题材的展览来说时间很紧张,类似题材的美术展览在全国也很少,挑战非常大。但我们很有信心,沈阳书画院策划名家画沈阳活动已有8年时间,工作团队相对年轻,思想也非常解放,不会被固有东西所束缚。举办这次展览还基于我们对家乡的热爱,对工业的感情,我本身就是一位画家,我可能更能从一位画家的角度去体会工业题材的艺术表达。

  沈阳是一个以重工业闻名的城市,每一个生活在这里的人都与工业息息相关,在我们以往组织的创作中,工业题材的作品也时常出现。沈阳书画院作为沈阳市的美术创作研究机构,围绕本土文化进行艺术创作是我们的职责所在。

  记者:很多人对这次展览的名称“大工业之情怀”非常感兴趣,觉得让冰冷的工业温暖起来。起这个名称的初衷是什么?

  于晨:工业往往让人感动。钢铁、机床、吊车、管线是冰冷而坚硬的,现在的工业正在转型中,随着工业现代化程度越来越高,有些厂基本看不到人,都是操控员来完成生产指令,这为艺术的表现提出了新的课题。

  我们认为,展览最为重要的是体现出人的情感,是人创造了工业,工业反过来对人的生活产生影响,工业题材不止是工人在工厂中的工作场景,还要从工厂走出来,去体会更为广阔的工业化社会生活,最终还是要表现人。沈阳作为大工业城市,人和工业的联系已传承几代。我们曾经因工业而自豪,因工业而彷徨、无奈,更有很多期待。生活在这里的人都对大工业有着很重的情感,这么多人的情感汇聚在一起就是情怀,工业的情怀是我们这个城市的灵魂。

  记者:我们看到很多参展作品既有鲜明的时代感,又有历史的厚重感,能否给我们介绍一下此次展览的画家构成?

  于晨:参与这次创作的艺术家最年长者84岁,最年轻作者是22岁。年长者和青年人共同参与,使展览既有鲜明的时代性,又有历史的厚重感,这才能对应上“大工业之情怀”主题的丰富内涵。我们到创作者的家里去走访,将一些有代表性的作品如宋惠民老师1965年的石版画、沈国瑞老师1976年创作的《煤海赞歌》 、徐甲英老师《新炉长》等借展,其余作品都是本地区艺术家为本次展览精心创作的。吴云华、广廷渤他们都以工业题材的创作闻名全国,在这次展览中,他们也都拿出了新作。在本地区非常活跃的中青年艺术家在这次创作中占大多数。同时,我们大胆让十几名“80后”的青年画家参与进来,画家队伍老中青结合,既体现了传承关系,又丰富了工业题材艺术表现的样式。几代人社会背景不同、经历不同、知识结构不同,他们对工业的认识和体会、情感的落脚点不同带来了不同的画面。

  记者:为了创作“大工业之情怀”作品,很多画家付出了很多心血,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这中间有哪些感人的故事?

  于晨:主题性创作从选题素材准备到开始创作要花费很长时间,需要创作者花费很大精力,主题性创作一般和市场没关系。但画家们的热情投入感染、教育了我们,比如78岁的张文涛是一位工人出身的画家, 20世纪70年代以作品《朝气蓬勃》出名,因身体原因近十年来没有参与活动。听说我们要组织这次展览,老人表示要重画《朝气蓬勃》这幅作品,近2米宽的画,他在狭窄的居室里画了几个月。沈阳飞机工业集团的作者张振环画英雄罗阳,几易其稿不耻下问,表现出他对罗阳这位英雄的敬重和作为沈飞人的执着性格。阜新的高振远几年前不幸去世,他的家人听说这个展览,专门拿出了他一幅表现阜新矿山的遗作参展。广廷渤以《钢水·汗水》闻名全国,他这次创作了两幅作品参展,并带动、指导他的学生参与创作。画家们身上体现的精神非常感人,他们对家乡、对工业有自觉的责任意识,就像阜新女画家何莉说的“守土有责” ,表现的正是这种纯粹而高尚的感情,不仅感动人也净化人。

  记者:为了这次展览,沈阳书画院专门组织画家们深入到厂矿企业采集素材、参观考察,很多画家都是“80后” 、“90后” 。为什么要举办这样的采风活动?这些年轻画家如何看待这次展览?

  于晨:一幅好作品,一定是有生活的,何莉的作品《矿工新娘》获得好评,何莉跟我说她到矿上体验生活近二十次。画中每个人的形象都经过千挑万选仔细斟酌才确定。所以,生活是基础,年轻人到工厂去体验生活是很受触动的,切身体验比书本上获得的更为鲜活、更有质感。我们组织深入生活的活动,就是让画家更接地气,让他们认识到深入生活的必要性。事实证明,只有扎根人民、扎根生活的作品,才能贴近生活、贴近人心,才是有温度、有力量的,才能感动人。

  记者:通过这次大工业之情怀展览的作品,您如何评价当前工业题材的美术创作?

  于晨:通过这次展览,我们发现,美术界对于工业题材的认识和开发不够,对工业艺术表现还存在一些思维定式,创作形式还显单一。为了搞好这次组织创作,对画家提出更好的建议,我查阅了世界与中国近现代美术史,梳理了工业进程对艺术发展的影响。我发现,工业发展促进了艺术发展,艺术家也通过作品印证着时代的变迁。工业题材表现内容和形式越来越趋向多样化,我们也应充分认识到工业题材的艺术创作还有很大空间,其题材的广度、深度在社会效益和学术研究两方面都有无限的可能性。



转载旨在分享,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用户评论

加载更多+

3D推广
  • 侯晓峰3D艺术画展

  • 王心悟3D美术馆

  • 洪瑞生3D艺术馆

  • 唐勇力3D艺术馆

推荐艺术家
  • 查世煜

  • 于少平

  • 方宋

  • 喻冬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