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德拍卖
新闻 > 展览资讯 > 正文

中国当代艺术年鉴展:呈现2014当代艺术整体状况

张雄艺术网 http://www.zxart.cn发布时间:2016-01-04 来源:凤凰艺术

摘要: “中国当代艺术年鉴展2014”是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开馆伊始就确定的学术研究展览,通过“一年之鉴”这一时段性学术方法系统性的呈现了中国当代艺术在2014年的整体状况。


  原标题:朱青生如何为29年的“文献档案”找到视觉呈现的契机


嘉宾合影

嘉宾合影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郑国谷 新游素园之魅丽

郑国谷 新游素园之魅丽


  2015年12月26日下午,“中国当代艺术年鉴展2014”开幕式隆重举行。此次展览由中国民生银行、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北京大学视觉与图像研究中心、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共同主办,朱青生教授担任展览策展人。这个展览是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开馆伊始就确定的学术研究展览,通过“一年之鉴”这一时段性学术方法系统性的呈现了中国当代艺术在2014年的整体状况。展览期间还将举办丰富多样的公教活动,让更多的社会公众更好的接触和了解中国的当代艺术。展览日期为2015年12月26日—2016年3月20日。 


  “中国当代艺术年鉴展2014”是作为“中国当代艺术年鉴展”其中一年的整体呈现。其重要性不仅仅在于展览中所选艺术家作品的展示,而是更突出整个年鉴展的年鉴编辑、展览档案收集整理、艺术家信息整合等梳理性工作,以此更加完善地通过视觉的形式检验其创作的当代价值性意义。


  从整个“年鉴”的时间线索及实时探索性来看,“中国当代艺术年鉴展”是建立在“中国现代艺术档案”详细调查研究基础上的展览。不同于一般的艺术展,年鉴展借助于编写《中国当代艺术年鉴》的成果予以集中呈现。而“中国现当代艺术档案”正是《中国当代艺术年鉴》的重要基础,它是从1986年开始创建直至今日,历经29年的时间。


  同时在这29年的时间里“年鉴”的编辑过程也是鉴证中国当代艺术实时发生、延续的转变过程,这些事实也都以文献的方式被整理、记载。此次年鉴展的呈现也标志着从1986年开始历时29年的中国当代艺术年鉴的档案整理工作首次以展览形式得以视觉化呈现。并且从此次年鉴展开始,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将逐年对其“年鉴”的成果进行呈现。


  对此策展人朱青生在开幕发言中强调了在做了29年的“中国现当代艺术档案”的整理与梳理工作后,今年终于有机会做这样一个展览,同时也归功于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的大力支持。从朱青生对整个“中国当代艺术年鉴展”的描述和梳理来看,《年鉴》展记录变量,不记录常量,对中国当代艺术正在进行的实验、探索、创新和当前的遭遇进行调查和整理,以年度为单位,客观地记录事实。同时《年鉴》的编写有着标准的原则与依据。限于任务和篇幅,《年鉴》以记录先锋实验性质的现代、当代艺术为主的文化状态和其他艺术现象,有些流行艺术事件被作为当代艺术的变量记录下来。


  鉴于当代艺术的活动正在发生,其意义和价值一时难以判断,所以《年鉴》的编写是根据两个理念开展工作:其一是科学学术规范,即尽最大可能调查研究、记录事实、考证因果;其二是艺术学思想,即充分意识到艺术现象的特殊性,尊重各种人物的主观意识和特殊感觉,以揭示各种现象、陈述和事实事间的关联、互相印证为客观目标。综合起来使当代艺术的变化得到整体显示,进而努力揭示各个重要事实的意义和之间的关联,反映中国的改革开放过程及其社会思潮、文化现象和当代人敏锐的创造性反应,以此标示艺术对中国社会和国家的现代化过程的推动和反省的努力。


  这种展望也同时应对了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馆长周旭君的发言,“由中国民生银行创建的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在年终岁末之际推出这样一个跨年大展,致力于推动中国当代艺术史的客观梳理和实时呈现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周旭君也描述了美术馆之所以推出年鉴系列展览的期望,一方面是想以这样的方式向每一年在中国当代艺术的现场奉献心血、智慧,做出重要贡献的艺术家致敬,另一方面也是想为社会公众更好的了解中国当代艺术发展与成果打开一个窗口,帮助大家能够实时了解到中国当代艺术发生的新思想、新方法、新动向。相信观众能够感受到展览所带来的视觉冲击和思想文化创造的魅力,能够感受到展览背后与创新社会、创业国策相对应的精神动力。



转载旨在分享,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用户评论

加载更多+

3D推广
  • 侯晓峰3D艺术画展

  • 王心悟3D美术馆

  • 洪瑞生3D艺术馆

  • 唐勇力3D艺术馆

推荐艺术家
  • 查世煜

  • 于少平

  • 方宋

  • 喻冬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