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画意成都”美术展:对故乡的艺术凝视
摘要:
本次展览是“画意成都”第七届展览。经过10位评委历时两天的评审,最终选出包括国画、油画、版画、雕塑、水彩(粉)画、漫画在内的291件参展作品,这些作品记录了艺术家们一年来居于成都、游于成都的所见所闻和内心体...
原标题:对故乡的艺术凝视——观2015“画意成都”美术作品年度展
我的名字叫澳门 李青稞
高原金秋 刘正兴
由成都市文联主办,成都市美协、成都市各区(市)县文联、西南交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四川音乐学院美术学院、西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成都大学美术学院、成都文理学院美术学院、成都师范学院美术学院、四川工商学院艺术学院共同承办的2015 “画意成都”美术作品年度展于12月11日至13日在四川省美术馆举办。本次展览是“画意成都”第七届展览。经过10位评委历时两天的评审,最终选出包括国画、油画、版画、雕塑、水彩(粉)画、漫画在内的291件参展作品,其中优秀作品81件。这些作品记录了艺术家们一年来居于成都、游于成都的所见所闻和内心体验,也提供了一个机会,让观众得以追寻艺术家的视线,分享其心中的“画意成都” 。
跟过去历届展览一样,在本届“画意成都”年度展的参展艺术家中,既有享誉艺坛的艺术名家,也有近年来崭露头角的后起之秀;既有土生土长的成都本土艺术家,也有国内其他地区院校师生。本次展览兼具本土性与开放性,反映出成都本土美术的文脉,体现其创变更新的活力,同时也以小见大,再次体现现代化进程中天府之国开放、包容的文化胸襟。
除了部分古意盎然向传统致敬的作品,大部分参展作品钟情于现实题材。其中有表现重大题材的主题性作品和表现乡风民俗与地域风情的作品,有汉族和少数民族同胞的肖像作品,有对乡村生活的表现,有对城市生活的写照,有昨天的记忆、今日的见闻,有对故人的怀想和对现实生活的观照。走进展厅,观众看到辽远的天空、广大的田野和宁静的村庄,见到川西平原尽头起伏的丘陵和郁奥的深山,甚至能嗅到动物出没的气息。在春生、夏长、秋获和冬冥的景象中,我们辨认出四季的颜色;在黎明、正午、日落和月出的情景中,我们感到了昼夜的律动。
虽然共同表现“画意成都”的主题,但国画、漫画、油画、水彩画、水粉画和雕塑,似乎在本次展览上有着各司其职的位置。在这些作品中,国画、漫画更倾向于直接针对成都这座城市的宏阔意象进行表达,即使细节处理也被置于其整体关系中加以考虑。反之,油画、水粉画、水彩画则更倾向于表现画家的眼前事物,它们从细微处着眼,摩挲风物,甚至一片花海、一片丛林,从而渐渐引出对成都作为乡土的意义观照。或者说,前者远取其势,后者近取其质。两者结合,便构成了“画意成都”的立体形象。至于展览中的雕塑部分,则处在“以大观小”和“以小见大”之间。因为以大观小,它们取得了象征的品格;因为以小见大,它们又包含着写实的成分。当这些作品以融合写实性的象征处理,将表现力指向自然、历史、民俗、个人记忆时,不用说,那更是想象力的结晶了。
本次展览围绕着“传统相遇当代”的学术命题展开,这不是基于“策划”的结果,不是为了表白我们在理论上的某种先入之见,而实在由于唯有如此,方能反映事态的真相。因为一年来,生活在成都的美术家们就是在这样的学术命题下展开创作和进行探索的。他们一如既往,以学术的态度对待创作,通过创作实践为这一个永恒的学术问题索解答案。他们既大胆施展艺术个性,又在传统与当代、本土性与世界性的关系语境中,不断探寻自己的创作方位。对于创作者们来说,所谓“传统相遇当代” ,并非是指艺术门类之间的相遇,而指的是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传统艺术与现当代艺术的相遇;并在相遇中对话,在对话中碰撞与磨合,最后迸发出创造力的火花。这种火花既闪现在油画、水彩和水粉画作品中,也闪现在版画、漫画和雕塑作品中。
置身于今天展览现场,我们越来越领悟到,围绕“传统相遇当代”命题的出现与解决,古与今相遇了,东与西相遇了。而所有的相遇,又不曾回避一个核心,那就是当代艺术与当代生活的相遇。正是依靠与生活的相遇,艺术家们才迸发出了激情、梦想和创造力,找到了促使其作品获得当代性的酵素。他们的作品既充满生活的热度,又散发着故土的风情。
无论是否出生于成都,本次展览的参展艺术家们都在成都有较长的生活经历。他们跨越自然与人文、历史与现实,用丰富的作品,表达了深厚的乡土情怀,寄托了对家园美好未来的梦想。也许,正是因为对乡土的熟悉,这些艺术家才创造了陌生。在与乡土的物质和精神联系中,比较一般人,他们多了一种观看方式,那就是艺术的凝视。这凝视,既凸显了对象,又使它们退到了激情的背后,其结果是将它们交付于爱的呵护和想象力的提炼,从而诞生出美。这种美为当代艺术的民族化和民族艺术的现代化提供了启示。
(责编:陈珍珍)
转载旨在分享,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