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德拍卖
新闻 > 展览资讯 > 正文

“波提切利的文艺复兴”展在柏林国家博物馆举行

张雄艺术网 http://www.zxart.cn发布时间:2015-12-07 来源:澎湃新闻 作者:黄松 朱恬骅

摘要: 即日起至2016年1月24日在柏林国家博物馆柏林名画陈列馆(Gemäldegalerie)举行的“波提切利的文艺复兴”(The Botticelli Renaissance)展,将带着观众进行一次回到过去的“时空旅行”,倒叙一场波提切利的接受史。这...

原标题: 作为时空旅行者的波提切利

 

每当谈论桑德罗•波提切利(Sandro Botticelli,1445—1510)时,多数人的脑中会浮现出女神维纳斯从爱琴海的泡沫中浮水诞生的场景。而在波提切利的笔下诞生的不仅仅是维纳斯,在他的笔下,那些或虚构或真实的美丽女子都获得了永恒的生命。她们的形象成为后世艺术家的缪斯,被一再地模仿或解构,形成了一系列随时代变化的、描绘理想或世俗之爱的作品。



安迪•沃霍尔,文艺复兴的绘画细节,1984


安迪•沃霍尔,文艺复兴的绘画细节,1984



尹欣(中国),仿波提切利的维纳斯,2008


尹欣(中国),仿波提切利的维纳斯,2008



即日起至2016年1月24日在柏林国家博物馆柏林名画陈列馆(Gemäldegalerie)举行的“波提切利的文艺复兴”(The Botticelli Renaissance)展,将带着观众进行一次回到过去的“时空旅行”,倒叙一场波提切利的接受史。这次展览还将于2016年3月移师伦敦V&A。



展览从2015回望1445


展览从2015回望1445


无所不包的波提切利


展览的第一部分名为“无所不包的波提切利”,展示了这位佛罗伦萨画家在当下被世界所接受,并成为不同时代和文化中的共同财富。



“无所不包的波提切利”展览现场


“无所不包的波提切利”展览现场


在此次展览策展人之一的鲁本•赫伯曼(Ruben Rebmann)看来,在当今多元观看方式的引领下,人们与波提切利的第一次接触常常不是通过原作,而是在后人对其艺术的挪用中:



杜嘉班纳挪用波提切利元素设计的服装。


杜嘉班纳挪用波提切利元素设计的服装。


从杜嘉班纳(Dolce & Gabbana)为Lady Gaga“Artpop”巡回演出提供的波提切利主题服装,到1962年007电影《诺博士》(Dr. No)中乌尔苏拉•安德斯(Ursula Andress)像波提切利的维纳斯一般从海浪中出现的片段,再到鲍勃•迪伦的歌曲《苏格兰低地的泪眼女郎》……流行文化对波提切利作品的探索和转化几乎是无孔不入。



长井朋子,维纳斯的诞生,2012


长井朋子,维纳斯的诞生,2012


当流行文化转化成为作品呈现在展厅中,观众可以看到日本艺术家长井朋子(Tomoko Nagao,1976年生,现居米兰)把维纳斯的诞生异化为物质世界的游戏消费品。



大卫•拉切贝尔,维纳斯的重生,2009


大卫•拉切贝尔,维纳斯的重生,2009



美国摄影师大卫•拉切贝尔(David LaChapelle,1963年生)的照片版《维纳斯的重生》极尽奢华、媚俗之能事,这似乎赤裸裸地调侃了当代社会浮夸的表象。



比尔•维奥拉,向前走,影像,2002


比尔•维奥拉,向前走,影像,2002



比尔•维奥拉(Bill Viola ,1951年生)2002年的录像装置援用了文艺复兴时期画家的空间建构,在中提琴悲怆的背景音下,通过人在草木之间漫步,探讨从出生到死亡的身体和灵魂的解放。



林内科•戴克斯特拉,海滩肖像(科沃布热格,波兰),1992


林内科•戴克斯特拉,海滩肖像(科沃布热格,波兰),1992


此外,荷兰摄影师林内科•戴克斯特拉(Rineke Dijkstra,1959年生)的作品则是通过青春少年在海边的肢体语言,向波提切利的维纳斯致敬。与之相似的还有美国时尚摄影师保罗•希梅尔(Paul Himmel,1914-2009)的作品。



保罗•希梅尔,波提切利女孩,火岛,1950


保罗•希梅尔,波提切利女孩,火岛,1950


与之相较,“自拍女神”辛迪•舍曼(Cindy Sherman,1954年生)的历史肖像系列照片,则显示了她对文艺复兴时期现实结构的兴趣。她的作品体现了女性身份在文化视线下的尴尬处境,画面中的某些性别游戏中的角色设定和其中暗指与隐喻,引发了后来的研究者们津津有味的讨论。



辛迪•舍曼,历史肖像无题#225,1990


辛迪•舍曼,历史肖像无题#225,1990



波提切利,寓言肖像,1480


波提切利,寓言肖像,1480



在当代,这位文艺复兴艺术家已然成为时尚与生活方式的代表:许多产品以他的名字命名,流行文化也在追随他所建立起来的模式、他所绘画的人物。尤其是他标志性的维纳斯,成为了集体视觉记忆中的一部分。



OZ赛车,波提切利III型车轮,2010


OZ赛车,波提切利III型车轮,2010



波提切利的复兴


然而,当谈及这些作品的选择,此次展览的另两位策展人马克•埃万斯(Mark Evans)和安娜•德本尼迪特(Ana Debenedetti)提到了V&A馆藏的唯一一件波提切利作品:



波提切利,女性肖像(Smeralda Bandinelli),1475


波提切利,女性肖像(Smeralda Bandinelli),1475



这是波提切利最早期的作品之一。与常见波提切利的肖像作品不同,此画中的女子直视画面之外,以至于过去曾有人受到这种目光的惊吓而被称之为“魔鬼之眼”(malocchio),然而,这种向外投射的目光,恰恰印证了波提切利与现代世界之间的独特关系。


V&A所藏的波提切利作品曾属于拉斐尔前派画家、诗人丹蒂•加布里埃尔•罗塞蒂(Dante Gabriel Rossetti,1828-1882),这幅画曾悬挂在他切尔西的家中。彼时,对波提切利的崇拜方兴未艾,和他收藏的波提切利画作一样,和他自己的作品也透露出诗人敏感优雅却隐隐躁动的气质。



丹蒂•加布里埃尔•罗塞蒂,白日梦,1880


丹蒂•加布里埃尔•罗塞蒂,白日梦,1880



不同于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在世便享有盛名,波提切利被遗忘了数百年,直到维多利亚时代才重新被艺术史记起。


1870年,艺术评论家瓦尔特•帕特(Walter Pater)的一篇评论文章使波提切利名声大振,他注意到波提切利画中的女子“在一定意义上像天使,但同时她们好像有种被流放的伤感。”


这一论断堪称是对现代境况绝妙的评论和典型的定义。波提切利的维纳斯背井离乡,是一名海浪中眼神哀伤的美人,当观看者向她表露心迹的时候,她也就向观看者的方向移动。用帕特话说:


“就是波提切利美人像中的‘阴影’,使他的维纳斯显得现代。他的画使异教的神栩栩如生,以天真的强度打断并侵入了想象。他是十五世纪的超现实主义者——将他的梦变得极度真实的艺术家。”

上一页12下一页

转载旨在分享,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用户评论

加载更多+

3D推广
  • 侯晓峰3D艺术画展

  • 王心悟3D美术馆

  • 洪瑞生3D艺术馆

  • 唐勇力3D艺术馆

推荐艺术家
  • 查世煜

  • 于少平

  • 方宋

  • 喻冬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