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本色:当代中国画邀请展亮相太庙艺术馆
摘要:
范迪安说,“水墨本色”是一个命题,旨在提倡以当代的文化视野进一步观照传统,以当代的文化情怀进一步追寻水墨艺术的本体价值,使当代水墨艺术既成为一个开放的系统,又不断走向新的学术高度。
原标题:20位当代中国画家的“水墨本色”
傣族中学生(中国画) 李洋
以“水墨本色”为主题,由中央美术学院、北京市总工会主办,太庙艺术馆承办的当代中国画邀请展于近日在北京太庙艺术馆展出,展览将持续至12月10日。“在全球文化相互交融、碰撞的前提下,中国美术教育、创作所面临的最急迫的问题,正是如何兼具传统文脉与当代精神。 ”此展策展人、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说,“水墨本色”是一个命题,旨在提倡以当代的文化视野进一步观照传统,以当代的文化情怀进一步追寻水墨艺术的本体价值,使当代水墨艺术既成为一个开放的系统,又不断走向新的学术高度。展览中,陈辉、程大利、初中海、蒋志鑫、李洋、梁占岩、刘进安、刘庆和、丘挺、王颖生、王赞、谢青、姚鸣京、于光华、袁武、张江舟、张捷、张志民、周京新、朱岚20位艺术家结合这个命题,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北方冬日干燥寒冷,而端看艺术家陈辉的《皖南冬夜迷境时》《皖南迷境异幻时》等作,氤氲水雾仿佛已跃然纸上。陈辉说,这个系列集中了他水墨语言实验的最新研究与成果,着眼于西画光影效果与水墨律动的结合。自己被故土乡情所打动,沉醉其中,画面也追求厚实与细腻的并存。
画坛前辈吴大羽先生曾说:“人们常说的东西方艺术结合,范围仍太小,太狭窄了……东西方艺术的结合,相互溶化,糅在一起,扔掉它,统统扔掉它,我画我自己的。 ”学贯古今与中西,最终都是要闯出自己的路。展览中,初中海的《古调犹存林壑间》《鸣琴》等焦墨作品,在黑与白的极简中,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蒋志鑫的《月沉昆仑》 《高山仰止》《香格里拉》也自有一股蛮劲儿。“笔墨无底线,自然有真传。从有形到无形,从具象到意象,是面对自然时,兴之所至。 ”蒋志鑫自言。而在范迪安看来,中国画坛还陷于古今之争、中西之辨的文化迷惑之际,蒋志鑫以一种原生的灵悟和自觉的意识将陈规旧制甩在身后,任感觉在画面上逍遥游走。
参展画家、中央美院教师李洋说: “作品《傣族中学生》 《赶摆》表现内容不同,但手法都是‘写生入画’ 。 ”创作中,李洋借鉴蒋兆和先生的《流民图》 ,画面节奏流畅,跌宕起伏,其高超之处在于观众感觉不到写生的罗列。“新中国成立之后,‘写生入画’成为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物画的传统,也是中央美院的教学传统。 ”他说。
(责编:陈珍珍)
转载旨在分享,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