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德拍卖
新闻 > 展览资讯 > 正文

河南博物院古代建筑明器展举行 3000件随葬品亮相

张雄艺术网 http://www.zxart.cn发布时间:2015-11-19 来源:新京报 作者:信娜

摘要: “中国屋檐下——河南博物院古代建筑明器展”在中国园林博物馆开展,其中包括一级文物16件。展出的明器时间跨度将长达3000年,从商一直到清代。

原标题:园博馆开展3000件随葬品 商至清朝时间跨度3000年


 昨日,园博馆,古建筑明器展展出了明代绿釉二进陶宅院。新京报记者 薛珺 摄   


昨日,园博馆,古建筑明器展展出了明代绿釉二进陶宅院。新京报记者 薛珺 摄

   


北京也可以看到汉代墓葬出土的明器了。昨日,“中国屋檐下——河南博物院古代建筑明器展”在中国园林博物馆开展,其中包括一级文物16件。


展出的明器时间跨度将长达3000年,从商一直到清代。据了解,明器为古代人们下葬时带入地下的随葬器具,也叫冥器。


河南省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焦作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韩长松介绍,建筑明器多以陶土制作而成,能够保存建筑形制和建筑技巧。


据了解,此次展品门类齐全,包括中国古代的生活场所、娱乐场所、生活器具以及人物陶俑、家禽、多种歌舞、杂技与生活场景的再现。


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些展品直观反映当时人民的生产方式、价值观念和民俗风情。例如,展品“红陶厕所猪圈”,汉代器物,展现汉代家庭生产活动中如何饲养家畜。


此外,展品中包括部分首次在北京公开展示的明器,如舍利容器“三彩琉璃舍利匣”。其出土于法海寺地宫,高46.5厘米,器形完整,属于宋代佛教建筑设计。


展品中包括一件名为“绿釉二进陶宅院”的展品,但布展之前,它的各个构件完全散开,如屋檐、陶俑等。韩长松解释,这样便于搬运,进行展览。


工作人员将陶楼内的每一件物品清点完毕,码放在地板上编号,并按序组装。他表示,编号可防止失落,也便于摆放。


首先,摆放陶楼主体,接着从未封顶的房屋上部摆入“家具”,搭建内部结构后,完成封顶。


(责任编辑:王三秀)


转载旨在分享,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用户评论

加载更多+

3D推广
  • 侯晓峰3D艺术画展

  • 王心悟3D美术馆

  • 洪瑞生3D艺术馆

  • 唐勇力3D艺术馆

推荐艺术家
  • 查世煜

  • 于少平

  • 方宋

  • 喻冬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