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一代新水墨研究展在北京方圆美术馆举办
摘要:
9月8日至23日,“细觉” ——八零一代新水墨研究展在北京方圆美术馆举办,展览共展出了董俊超、姚浩、王大根、林聪文、宗锡涛、戚聿顺、毕晓慧、马爽、朱小坤等12位“80后”艺术家的近40件水墨作品。
原标题:“80后”水墨画家:从“背影”感知“细觉”
书中自有(纸本水墨) 姚浩
王云云画下4位都市女郎曼妙的背影,取名《叹香》 《辞香》 《弄香》 《舍香》 ;王玉晓画《天台》上一个男孩眺望都市天际线的背影;姚浩的《涩》 《书中自有》都是画青年人的背影——但汇集在一起,这却不是一个主题为“背影”的展览。9月8日至23日,由中展德美(北京)展览有限责任公司主办的“细觉” ——八零一代新水墨研究展在北京方圆美术馆举办,展览共展出了董俊超、姚浩、王大根、林聪文、宗锡涛、戚聿顺、毕晓慧、马爽、朱小坤、王云云、王玉晓、赵方方12位“80后”艺术家的近40件水墨作品。
在本次展览中,很多创作者都是从“背影”这个细节入手,来挖掘和阐述“细觉”的主题。“ ‘细觉’指的是越来越细致化、细节化、微妙化的形式语言与感受认识,越来越强调自我感觉、触觉以及思维的图像化蔓延,由此也就意味着他们的个性越来越鲜明,态度越来越温和,语言方式越来越多样,并尽可能地展开深入研究的可能性。 ”策展人孙磊表示。
当下,新水墨越来越成为一种极为重要的当代水墨的表述方式,“70后”一代的登场也迅速加剧了这股浪潮的激烈程度。而“80后”一代在前辈的强力影响下,成为新崛起的一代,其原因一方面来自水墨领域的不断革新不断新陈代谢,另一方面也主要是市场的推动。事实上,相比“70后” ,“80后”一代在自身特质的建设上更加模糊不定,不容易指认,因而更显得成为“70后”一代的附庸。但如果我们能够细细分析与品味,他们已经在变化中悄然建构自我的表述趋向——比如“细觉”之力。
女孩子读书的场景、鸭嘴兽样的怪物、人头马的“思凡” ,或者一场奇怪的婚礼……新一代水墨艺术家从生活和想象的细微之处出发,通过水墨的新的语言和表现方式拓展画面传达出来的视觉感受。联合策展人李国华认为,网络文化的全面普及,使得“80后”们不再那么容易被文化壁垒所限制,而且他们中的很多人也都有过出国游学或者留学的经历,“也因此,在前几辈人身上存在的一些‘文化偏见’在‘80后’内心里并未形成深厚的影响;而中国社会体系的现代化程度提高与对西方社会的了解的进一步深入,也使得他们能够更从容地在创作时选择自己所需要的文化元素” ——这恐怕也是“细觉”之力的重要来源。
(责编:陈珍珍)
转载旨在分享,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