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近日,“大道周口——王学岭诗文书作展”亮相中国国家博物馆。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后,这些作品全数捐赠给周口市博物馆,与原有的馆藏文物一并陈列,形成对当地历史文化一虚一实、相互诠释的展出方式。
原标题:不能让后人感觉我们就是抄书匠——王学岭谈创作“大道周口”
“集诗词联赋之音与书法表现之彩的作品,歌颂周口历史文化,欲表达的是民族传统精神,奉献的是对祖国繁荣梦想的笔墨力量。 ”近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由河南省委宣传部、解放军总参谋部政治部宣传部、中国书协、中国国家博物馆、河南省周口市政府主办的“大道周口——王学岭诗文书作展”亮相后,不少媒体这样评价此次展览和王学岭以“周口”为主题的系列创作。
2011年起,中国书协理事、中国书协行书委员会秘书长、总参书法院院长王学岭将他的故乡——河南周口所辖的十个县市区的历史名人、典籍、文物、事件和有代表性的非遗项目进行了梳理研究,以诗词赋联的形式创作,反复修改,以书法创作了182件作品。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后,这些作品全数捐赠给周口市博物馆,与原有的馆藏文物一并陈列,形成对当地历史文化一虚一实、相互诠释的展出方式。
谈及办展初衷,王学岭表述得非常简单—— “人家一问我是哪儿的人,我答‘周口的’ ,旁人必然会问‘周口店的? ’由此我发现,周口的地域文化和历史没有系统的宣传和梳理。 ”
远绍前贤,近搜诸物
河南周口,是伏羲氏、女娲氏、神农氏三代神皇的都城,是老子、鬼谷子、希夷子三代道圣的故乡,是孔子、庄子曾游艺之城,亦是应家、谢族曾耕读之园,宋玉、荀况、曹植、李白、欧阳修、苏轼、苏辙、包拯、吉鸿昌……众多历史文化名人在此地演绎了动人的故事,留下了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周口可谓中华传统文化发祥重地;如今,周口是一个拥有1200万人口的农业市和文化市。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乡,每个人都有一抹挥之不去的乡愁。 ”评论家雷从俊认为,在王学岭的心中,故乡周口不仅是颍河帆影、龙湖渔歌,也不仅是千家炊烟、万阵蛙鼓,更是历史文化深处那一抹超越时空的炫影。故乡既是乡愁的居住地,又是地域文化在当代探索的良好平台。
“2010年从首师大毕业后,我开始尝试自作诗词,我觉得光有艺术不行,得往文化上走。之后周口市要新建一个博物馆,要展现我的作品,我想如果写唐诗宋词没意思,我让周口市把民国之前的县志拿给我,本想抄其中的诗词,但这些内容没有时代性。所以最终我决定重新创作诗词。 ”王学岭说。
“十县十风,抟结扶摇,雨滴烟落,敲叩有情。若非熔意,则无以成纹。于是忐忑自心,温故思学,谋求新篇。 ”王学岭在文章中写道。王学岭为尽可能以故乡为透视点,通过文字与笔墨映现中华文化的概貌,于工作之余抽出点滴时间,查阅了大量的经史、笔记、方志,对家园天下的“家文化” 、民族一统的“族文化”和溯始寻根的“源文化”进行认真爬梳和研读,并多次利用探亲的时机亲临遗址、遗迹等历史现场,采集村妇野叟世代口耳相传的故事,在思接千载中探求历史的真相和文化的流变,远绍前贤,近搜诸物,从而越来越深地挖掘出中华文化的内涵。
悠悠周口,歌以咏之
历时五年,履行十地,以诗回忆古代八景之美好,以词歌颂改革事业之兴盛,以联记录非遗民俗之精巧,以赋赞叹地方文化之和谐。“青川鹿影,洄溯崇文。奇策隐云,孝勇如澎。百千其著,灿烂其明。朝启夕更,俊彦可追。箕弦莲雪,泮玉弘之。台阁城池,海内椿萱。太簇集萃,物理发源。悠悠周口,歌以咏之。 ”在《周口颂》中,王学岭展现了他对家乡的真情表达。
他以语言优美凝练、韵律丰富、流畅的旧体诗赋的形式,按现代行政区划,十地十卷,“八景新咏”以五言律诗咏怀古迹、“七台新咏”以七言绝句记述古今地名,“文化产业”以词曲讴歌新兴文化景观,“非遗坐标”以对联记录传承有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沧海一瞬”以辞赋铺叙地区历史沿革、人文景胜。182件作品中,诗词联以行书出之,意态纵横,痛快淋漓赞颂词赋以楷书出之,首尾相应,沉着谨严,将诗赋的音韵、书法的神采融合为一个新的艺术天地。草书的率性狂放、楷书的挺拔秀逸、隶书的沉郁庄严,都与诗文的内容、形式、思想、意境相得益彰,相映成趣。篇章文牍之上,运势走笔之间,呼应顾盼之中,揖让连带之际,多显融会贯通之灵性。
“抒纵抑扬,阖辟成章,是洋洒巨制。万途竞萌,罗列辞采,是吾等作古诗词之惯好。脱出空间,便向繁芜。虽作规矩整洁,犹令人多餐而寡味。凡此时,回思立脚是一,进而炼字是一。 ”书法创作只用了19天,但诗词创作却花了近5年时间。“我是周口人,说话全是第四声,但诗文需要平仄声的对应;同时,历史景点需要赋予它特殊的精神,立意有挑战——诗篇用了半年多时间,最后差不多把词用穷了。 ”王学岭说,“文以书传,不能让后人看到,感觉我们就是抄书匠。 ”
如同王学岭所敬仰的,艺文双修的大家代不乏人。陆机《平复帖》 、王羲之《兰亭序》 、杜牧《张好好诗》 、苏轼《前赤壁赋》 、黄庭坚《松风阁诗》 ,皆是因书以文显、文以书传而被后人奉为圭臬。谈及书家底蕴问题,“和老先生比,我还差得远呢,能做一点,总比不做强。 ”王学岭说。
转载旨在分享,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