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德拍卖
新闻 > 展览资讯 > 正文

多维视界 ——蚁巢美术馆开馆展

张雄艺术网 http://www.zxart.cn发布时间:2015-02-26 来源:张雄艺术网 作者:李豫闽

摘要: “多维视界 ——蚁巢美术馆开馆展”艺术家们集体亮相,为蚁巢美术馆的开馆展增色的同时,更多地让我们在这些异彩纷呈的作品中,窥见中国当代艺术的内在结构与它所属的文化坐标。


  本次展览名为“多维视界”,旨在通过展览作品的多样化和内涵的丰富性,来体现闽籍艺术家不同的主题表达以及内在逻辑的运行轨迹,籍以拓展艺术视域的界限,呈现融合多学科、综合性、整体意识为一体的艺术。


  中国当代艺术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发轫以来,闽籍艺术家在当代艺术舞台上频繁亮相,成绩斐然,甚至有人提出了“中国当代艺术的‘闽派’”这一概念。无论这种泛地缘式的称谓是否合理,闽籍艺术家群体在当代艺术界的活跃态势已成为一种现象是不争的事实:他们勇于闯荡又敬畏传统,爱拼敢赢又包容谦和,这是千百年来八闽文人在儒教理学的滋养与海洋文化的激荡中,形成了一种"开眼看世界”和“敢为天下先”的文化气质。此次受邀的参展艺术家有蔡国强、邱志杰;中国美术学院的现任院长许江、中央美术学院现任院长范迪安;中国美协秘书长徐里,以及众多在装置、影像以及架上绘画等领域有突出建树的闽籍艺术家代表。


  艺术家们集体亮相,为蚁巢美术馆的开馆展增色的同时,更多地让我们在这些异彩纷呈的作品中,窥见中国当代艺术的内在结构与它所属的文化坐标。众所周知,当代艺术的一个重要特征——在全球化的进程中,在后工业文明的标准化对区域文化的重新认同之间,所发生的各种交集、矛盾、碰撞与融合,并在这种动态的艺术存在中,产生出有别于以往的“当代艺术”。二十一世纪以来,全球化的浪潮比起先前的任何一个时期,都更深刻更广泛地影响着世界,在文化策略的主导与资本驱动下,各种规范和价值观的逐步趋同。 在此背景下,不同区域的艺术家们渐渐开始对“文化同质化”产生了质疑、否定、焦虑等“身份意识”,艺术家们积极地以一种高度的文化自觉,持续创作着与本土文化息息相关的作品,以此当做一种通过破坏标准化来呼应全球化的艺术形式。如闽籍艺术家黄永砯的早期作品《〈中国美术史〉与〈西方艺术简史〉在洗衣机里搅拌两分钟》、《占卜者之屋》;蔡国强的《烟火》、《草船借箭》;邱志杰的《不》、《邱注上元灯彩计划》等,都以立足于本土文化思维,去对应“一体化”,体现“差异性”。在这种行动(Action)与反应(Reaction)的频繁交织中,诠释了中国当代艺术多元的创作观念和多维的视觉形态。另一方面,在纯视觉范畴,亦可见文本、图像、问题也始终镶嵌在知识、情景、符号和媒介等认知系统中。当下,新式图像的生成和传播似乎都变得轻而易举,人们不经意时忽然发现,一个信息爆炸与图像泛滥的时代早已进入到我们的生活中,并引发了一场全民参与的“制图运动”,它消费着我们的感官和私人空间的同时,也迅速消解了传统意义上所谓的“审美”、“崇高”和“经典”。由此,敏锐的艺术家们更多地选择重拾起对技术和语言的探索,通过一种务实、积极的合作方式,借着放大“人文”与“自我”的双重线索,以一种普世价值的认同感,去传递“永恒”的精神内核。正如批评家茱莉亚.芬顿(Julia A. Fenton)所言:“……当我们已消除文化边界并提出一种全新的普遍性时,对形式、自我的关注是否又成为头等大事?”


  福建一直是思想、文化输出的“特区”,从宋朝的朱熹到“开眼看世界第一人”的林则徐……以自身的智慧与胆识书写华章的闽人,在中华文化思想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值此蚁巢美术馆开幕之际,面对众多优秀本土艺术家的作品,我们同样有理由相信:在今天,在当代艺术领域,闽籍艺术家们将以同样深刻的思考和艺术理想继承前辈的思想遗产,并独步于世界文化之林。


(责编:陈珍珍)

转载旨在分享,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用户评论

加载更多+

3D推广
  • 侯晓峰3D艺术画展

  • 王心悟3D美术馆

  • 洪瑞生3D艺术馆

  • 唐勇力3D艺术馆

推荐艺术家
  • 查世煜

  • 于少平

  • 方宋

  • 喻冬友